身体有6个寒气“入口”!没捂好的人冬天更易生病
12月7日开始 , 我国各地进入大雪节气 , 意味着此时冷空气愈加猛烈 , 温度也越来越低 , 同时也是频频降雪的时节 。
本文插图
(来源:中国天气官方微博)
天气越来越冷 , 我们常常会被嘱咐:“别着凉了”“别受风” , 这些凉气、寒气到底从哪里来 , 如何侵袭人体?
实际上 , 人体有些部位比其他地方更容易受寒 , 更需要大家细心呵护 。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特邀权威专家 , 教你捂好身体上的寒气“入口” , 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
受访专家
全国名老中医、北京中医院前院长 王莒生
佛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 陈诗慧 □中医师 禤影妍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江海涛
寒气招来一身“病”
困扰我们的“寒气”到底是什么 , 又从何而来?
寒气产生的原因有两个:
外因:如寒冷、淋雨、出汗吹风等 , 会使外界环境中的寒气影响人体 。
内因:如常吃生冷食物损伤脾胃阳气 , 导致寒从内生 。
受寒之后 , 一般表现为身体某些部位的疼痛、关节活动困难 , 怕冷 , 易腹泻、感冒 , 身体乏累 , 睡眠和食欲变差等 。
浑身发抖
冷风一吹 , 全身肌肉会紧绷起来 。 冷觉感受器兴奋 , 传入体温调节中枢 , 会引起骨骼肌不自主的节律性收缩 , 目的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 缓解寒冷 。 这在医学上称为“战栗性产热” 。 在寒风中冷得跺脚 , 也是基于此原理的本能反应 。
身体末梢冰冷
外界温度过低时 , 更多血液会流向身体中心 , 给重要脏器供应氧气和养分 , 手指、脚趾、耳朵等末梢部位就会因为血流减少而感觉寒冷 。
本文插图
流清鼻涕
正常人每天分泌数百毫升鼻涕 , 它们会顺着鼻黏膜纤毛运动的方向 , 流向鼻后孔 , 再到咽部 , 另有一部分蒸发或干结了 , 因此平时不会有鼻涕流下来 。 但当冷空气进入鼻腔 , 毛细血管收缩 , 纤毛运动减弱 , 就会出现流清鼻涕或鼻孔黏液现象 。 这属于鼻子对冷空气敏感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射 。
心脏负担加重
在寒冷时 , 为给身体供应能量 , 心率会增加 , 心脏的耗氧量和工作负荷也会增大 。 低温时血液更黏稠 , 流速更慢 , 则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 一旦遭受寒冷刺激 , 冠状动脉易收缩痉挛、血压升高 , 原有心血管基础病变的患者可出现急性心肌缺血 , 诱发心绞痛 , 甚至心肌梗死 。
胃缩成一团
受凉时 , 胃部肌肉、血管会收缩 , 发生胃痉挛 , 像抽筋一样 。 如果此时吃生、冷、硬食物或难以消化的大鱼大肉 , 更易给胃带来负担 。
关节僵直
寒冷会导致肌肉收缩 , 血运和滑液分泌减少 , 关节周围组织(包括肌肉、韧带等)顺应性变差 , 很多人会感觉肌肉酸痛、关节发僵、关节炎疼痛加重 。
情绪低落
有些人在冬季会出现情绪低落、没有活力、容易发怒等表现 , 这被称为“季节性情绪失调症” 。
本文插图
人体有6个寒气“入口”
人体有6个部位最不扛冷 , 如果不“捂”好 , 寒邪易乘虚而入 , 使安静潜藏于体内的阳气随之外泄 , 出现“冬病” 。
01
头部
寒邪来袭 , 可谓“首当其冲” 。 头部为诸阳之会 , 若头部受寒 , 阳气特别容易散失 。 尤其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人 , 头部受寒血管收缩 , 易引起血压飙升或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脑卒中 。
建议:天气寒冷时出门 , 一定要戴一顶保暖性较好的帽子 。
02
颈部
中医素有“风从项后入”的说法 , 因为颈部有3个以“风”命名的重要穴位 , 分别是风池穴、风门穴和风府穴 , 是风邪最易入侵的门户 。 脖子受凉易引发落枕、感冒 。
建议:在寒风瑟瑟的冬季 , 脖子上围一条厚实的围巾 , 可把风邪挡在体外 。
本文插图
03
后背
背部是督脉循行的地方 , 督脉为阳脉之海 , 主一身之阳气 , 调节阳经气血运行 , 其内连脏腑 , 外络肢节 , 沟通里外 , 从而把阳气输送到身体各部位 , 发挥温煦机体 , 抵御外邪的功能 。 背部不但不能受寒 , 还是温经散寒的重要部位 。
推荐阅读
- 眼皮跳的食疗方法都有什么
- 灵芝吃了拉肚子怎么回事
- 遗精过多有药膳治疗
- 护肝明目的食物有哪些
- 舌两侧溃疡 原来这样吃最有效
- 治疗咳嗽的食疗法有哪些?
- 患有尿毒症病人可以吃榴莲吗
- 年轻人高血压不能吃的食物有哪些
- 早上要吃饱的重要性有哪些
- 皮肤过敏能吃熏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