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用一种油炒菜!买油最常见的 4 个误区,很多人都不知道
油腻、油光、油渍、油污 , 有油字出现的场合 , 总让人觉得生理不适 , 眉头紧皱 。
除了一个地方——厨房 。
进了厨房 , 油就是菜肴的灵魂 , 它能让食物口感酥脆、气味变香、色泽亮润 。
油也是重要的营养成分来源 , 它能提供一些人体合成不了的必需脂肪酸 , 以及 , 热量不过 , 现在食用油花样越来越多 , 除了传统的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 , 还有紫苏籽油、牡丹籽油、沙棘籽油、红花籽油、番茄籽油……
本文插图
这都是啥?怎么挑?怎么吃?
不用觉得头大 , 研究所整理了选购食用油最容易碰到的 4 个误区 , 看完买对不踩坑~
误区一:
一下子买一大瓶
超市里经常能见到 4、5 升装的大桶食用油 , 买一次能吃好久 , 实惠又省事儿 。
但如果家里人口不是特多 , 油消耗得不快 , 其实不建议这样做 。 食用油 18 个月的保质期 , 是指没开封的情况 。 开瓶后 , 油的氧化反应加速 , 时间一长不仅容易出现哈喇味 , 还可能变质滋生微生物 。
推荐购买小瓶油 , 开封后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 , 1~2 个月内食用完毕 。
本文插图
误区二:
只买一个种类的油
食用油五花八门种类不少 , 主要成分不都是油吗?买一种炒菜不就得了?
油表示委屈:但我们脂肪酸含量不一样呀!
简单来说 , 油的脂肪酸可以分为三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丁香生活研究所
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 , 容易引发心血管问题 , 最好用不饱和脂肪酸替代 。 多不饱和脂肪酸含两种人体无法合成的「必需脂肪酸」:亚油酸(ω-6)和 α-亚麻酸(ω-3) 。 ω-6 来源很多 , 无需刻意摄入;ω-3 来源有限 , 只有海鲜、坚果和个别植物油比较丰富 , 要注意补充 。
本文插图
一些常见油 , 比如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 , 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优秀 , 但 ω-3 含量极少;胡麻油的 ω-3 非常丰富 , 但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又低了点 。
本文插图
所以 , 推荐大家各种油换着买 , 也是为了搭配摄入不饱和脂肪酸 , 吃得营养又健康~
等等 , 直接买调和油 , 不就可以以一当十了吗?
这要分情况讨论 。 理想的调和油 , 通过不同植物油之间的配比 , 使脂肪酸的组成更健康 , 买来当日常用油 , 没什么问题 。
但还有一些 , 属于「风味型调和油」 , 主体还是大豆油之类的常见油 , 只额外添加一丢丢芝麻油或花生油来改善风味 。 如果只盯着这一种油买 , 实际上达不到均衡摄入脂肪酸的目的 。
本文插图
更离谱的调和油 , 包装是这么印的:
橄榄调和油
一看配料表 , 橄榄油只占 10~20% , 剩下都是便宜的常见油 , 还卖得特别贵 。 这就属于不讲武德 , 偷袭我们眼神不好的老同志 。 这好吗?这不好 。
本文插图
误区四:
盲目追捧网红油
椰子油可是网红食品里的大明星 , 隔三差五上热搜 , 而且用途极其「广泛」 。 某电商网站互动区的画风是这样的:
本文插图
全员答非所问 。 图片来源:电商网站
但事实上 , 椰子油就是一种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适合高温烹饪的、有特殊香气、吃多了会发胖的 , 普通食用油 。
有些商家宣传椰子油富含月桂酸 , 比一般的饱和脂肪酸健康 , 不仅不容易发胖 , 甚至还能减肥 。 但营养学家对此说法并不买账 , 目前的权威饮食指南上 , 椰子油依然被归类到「尽量避免过多摄入」的油脂类别当中 。
本文插图
还有曾经称霸一时的「液体黄金」橄榄油 。 橄榄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接近 80% , 用于替代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 , 确实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
但它的缺陷也很明显: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太少;特级初榨的橄榄油冒烟点较低 , 不适合煎炒烹炸 。
推荐阅读
-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 山楂汤帮你排毒补胃
- 巧用生姜能治10种病!出乎意料
- 宝宝饮食 婴幼儿饮用蜂蜜禁忌
- 高血压能吃鱼板吗
- 肾炎能喝小米粥吗
- 长时间用眼如何缓解眼疲劳?
- 如何补血益气 当归食用方法及适合人群
- 喝水后尿频怎么办
- 慢性肾炎吃绿豆有用吗?
- 高血压能吃辣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