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10岁儿子带女同学来家里,爸爸上班时一看监控,生气却没法发火


原创、深度、格调 | 汤先生
大部分中国家长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都存在一个误区 , 对于孩子的性教育 , 他们往往不知道应不应该进行性教育以及性教育从何下手 。
最近在王先生的身上就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情 , 王先生在上班时查看家里的监控 , 发现自己的儿子与一个女同学有着亲密的举动 。
监控那边的王先生不知所措 , 对于10岁儿子与这个女同学发生的亲密举止又恼又无奈 。

心理|10岁儿子带女同学来家里,爸爸上班时一看监控,生气却没法发火
本文插图



早恋是正常现象 , 需要合理引导
很明显 , 监控中的儿子与这个女同学的举止就是一些早恋的现象 。 大部分中国家长会觉得早恋现象出现在10岁的小孩子身上 , 比较不合常理 。
其实不然 , 早恋现象在当代社会很正常也很普遍 。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模仿和观察他人的行为习得一定的生产生活技能 , 儿童阶段的小孩子很多时候都是通过模仿来接触新事物或者是认识新事物 。

心理|10岁儿子带女同学来家里,爸爸上班时一看监控,生气却没法发火
本文插图



早恋现象的出现 , 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社会大环境网络媒体的渲染 , 让他们过早的接触到了有关恋爱的某些知识 , 或者是某些错误的认知 。
再加上科学研究表明 , 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好奇心特别高 , 就极易让他们产生一种冲动的想法或者行为 。
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受到身边同学的影响 , 群体效应下的从众效应和社会助长效应让他们也产生了这样的行为 。
早恋现象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 , 家长不应该过度的干涉 , 因为这种心里无法消除 , 家长的抵制只能是揠苗助长 。
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 , 也就是合理的性教育 , 让孩子正确地对待、合理处理这件事 。
合理的性教育是孩子身心健全发展的必要条件
孩子的早恋现象也是他们性心理发育的一种重要迹象 , 这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
首先 , 孩子的认知决定了他们无法合理处理一些问题 , 皮亚杰认为 , 儿童时期的个体的认知 , 往往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 , 对事物的认知具有一定的片面和局限性 。

心理|10岁儿子带女同学来家里,爸爸上班时一看监控,生气却没法发火
本文插图



孩子也无法知道清晰的认知什么行为会对他们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
其次 , 孩子的道德认知水平也有局限性 , 皮亚杰也指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只处于一种他律和权威主义阶段 , 他们无法对规则进行合理的变现 , 规则的遵守也显得很刻板 。
这时候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就极大的需要家庭教育的合理引导 。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也说过越是被压制的想法和行为 , 人就会越想靠近 , 在这种压抑和靠近的矛盾状态下 , 会产生焦虑 , 不安的负性情绪体验 。
作为家长应该尽力的缓解孩子这种压力 , 并且给予孩子一定的疏导和科普 。

心理|10岁儿子带女同学来家里,爸爸上班时一看监控,生气却没法发火
本文插图



一方面可以让儿童明白自己是怎么来的 , 纠正孩子的某些错误认知和负性情绪;
一方面也可以让儿童减少过度好奇心理 , 避免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的行为 。 由此可见 , 合理的性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来说有着极大的意义 。
采取合理方式进行性教育
既然性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 那么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性知识科普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
首先 , 从家庭层面出发 , 父母要对性教育持正确态度 , 在对儿童进行性教育时要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 再慢慢引导孩子 , 让孩子跟随这个情境去思考 。
家长可以带孩子看一些启蒙类性教育动画短片比如《一分钟性教育》、《父与子的性教尬聊》等等 , 它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 , 正确对待这些现象 , 减少一些网络上和书籍上可能出现负面的性诱惑 。
其次 , 从学校层面出发 , 埃里克森的心里发展观指出 , 儿童时期儿童的交往范围和交往重心已经慢慢的从家庭转移到了学校 , 教室 , 少年组织等社会机构方面 。
所以学校教育是儿童进行性教育的重中之重 , 这就需要开设相应的心理学课程 , 在老师的指引下合理引导儿童正确对待自己的好奇心和性方面的变化 。

心理|10岁儿子带女同学来家里,爸爸上班时一看监控,生气却没法发火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