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大爷命悬一线,医护合力与“死神”赛跑,康复出院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采访人员 杨子宸 通讯员 应晓燕 王云玲
11月13日5点25分救护车的呼啸声划破了宁静、寒冷的清晨 。
84岁昏迷不醒的郑大爷在儿子、儿媳陪同下被120送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 医护人员迅速把郑大爷转入急诊抢救室 , 白雪医生和护理团队快速判断病情、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路……

八旬大爷命悬一线,医护合力与“死神”赛跑,康复出院
本文插图



图源:视觉中国
电监护提示患者血氧饱和度低 , 白医生立马准备气管插管 , 过程中郑大爷部分意识恢复 , 且左侧肢体有抵抗动作 , 但右侧肢体无动作 , 同时查看眼球发现双侧眼球向左侧凝视 , “脑卒中”的诊断马上出现在白医生的脑海里 。
接到急诊科呼叫 , 当班王云玲主任医师和余志强住院医师马上奔赴抢救室 , 简单病史询问及神经系统查体后 , 直接推患者到CT室进行头颅CT扫描 , 过程中电话询问郑大爷老伴(儿子、儿媳不是十分了解当时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 。
得知患者凌晨4点35分左右还和老伴进行正常交流 , 其后出现意识不清、肢体活动障碍 , 且平时有心律失常、高血压病病史 。
头颅CT扫描未见出血及占位 , NIHSS评分15分 , 王医生立即与患者儿子郑先生及儿媳沟通 , 郑大爷目前诊断“急性脑梗死” , 时间尚在静脉溶栓时间窗内 , 建议紧急溶栓治疗 。
患者儿子送郑大爷来院过程中认为自己父亲已经可能不行了 , 听医生说有一个药物有很大几率可以挽救父亲的生命 , 马上签字同意使用 。
在王医生和郑大爷儿子谈话过程中 , 护士已从急诊药房借好溶栓药物 , 这边郑先生一签好字 , 那边就开始配药 , 整个过程非常迅速、流畅 , 随着阿替普酶溶栓药物缓缓注入患者体中 。
15分钟后 , 奇迹真的发生了 。
郑大爷逐渐清醒 , 能认识家人 , 部分交流 , 原来一点不会动的右侧肢体能在床上平移了 , 过程中王医生再对郑大爷脑血管进行颈部CTA评估 , 患者大血管没有明显闭塞或狭窄 , 没有动脉取栓的指征 , 继续溶栓药物缓慢静推1小时后 , 郑大爷的右侧肢体已经能上抬了 , 且向左侧凝视的眼球已经差不多回到眼中间了 , NIHSS评分5分 。
患者儿子及儿媳在一边目睹了整个抢救过程 , 直呼这一切太神奇了 , 马上电话告知自己的母亲 , 同时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说:“你们真是现实生活中的“天使”啊 , 救了我父亲一命!”
“这一切得益于现代医学的进步 , 也得益于你们及时把你父亲送到医院 , 而且你们也非常配合我们的治疗 , ”王医生一边回答 , 一边联系病房 , 安排郑大爷住院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

八旬大爷命悬一线,医护合力与“死神”赛跑,康复出院
本文插图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卒中中心主任张震中主任医师进一步介绍: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 ,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工作节奏的增快 , 脑血管病已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首位因素 。
脑卒中中约70%为脑梗死 。 脑梗死是指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 , 导致缺血、缺氧性坏死 , 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
一旦发生脑梗死 ,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及动脉取栓治疗是最有效的措施 , 但这两种治疗 , 首先要有时间窗 , 就是说这两种治疗方法是有时间限制的 , 静脉溶栓时间窗一般是4.5小时内 , 动脉取栓一般是6小时内 , 现在有多模式影像学的支持下 , 小部分患者动脉取栓时间窗可延长到24小时内 。
但越早到医院 , 越早开始治疗 , 效果越好 , 因为每多耽误1秒 , 脑细胞将以成千上万的速度死亡 , 时间就是大脑 , 时间就是生命 。
所以一旦不幸发生脑卒中 , 请一定及时送到医院 。
那怎样来判断是否发生脑卒中了呢?目前一般常用的就是“FAST”原则 , 简易易记:1.F-Face is uneven:面瘫/口角歪斜;2.A-Arm is week:肢体无力;3.S-Speech is strange:言语不清;4.T-Time to call 120:迅速救助 。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 , 请一定第一时间就医 ,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卒中中心24小时为您服务!
【八旬大爷命悬一线,医护合力与“死神”赛跑,康复出院】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 , 未经许可 , 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 , 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