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无印良品的无印餐堂 (MUJI Diner)
感觉这是无印良品在增长无力的情况下不断的去开拓新的市场多写一点吧个人感觉MUJI开拓餐饮市场不仅仅看重的是利润,实际上是在试错,不断调整的cafe\u0026amp;meal的战略就明显表达的这一点,事实上可以和MUJIhotel这些联系起来,这些都是MUJI在传统百货之外开辟的新市场,而且都在其中赋予MUJI的精神来反哺百货,用其中的行动来具体诠释MUJI的精神,感染更多的人去理解MUJI,当然就可以转化成消费人群。输出自己的文化比打折吸引顾客的转化率更高吧上面那些说卖的贵捞钱坑爹的。。。你也太小看MUJI了吧。。。|无印良品是一个不缺新闻热点的品牌。【怎样评价无印良品的无印餐堂(MUJIDiner)】楼上“金字招牌”(我敬仰的一财周刊)提到了,MUJIDiner开在上海的全球最大旗舰店3楼,替代了原来的Café\u0026amp;MealMUJI项目。在此店在2015年末开张时,此项目是宣传的最大亮点,同时搭配MUJIBooks和OpenMUJI,使三楼成为了旗舰店最大卖点之一。
如今,配角们都在,Café\u0026amp;Meal不到一年就被换下。虽然都是卖吃的,但从定位、产品设计、顾客引导和消费动线来看,两者有很大区别。前者卖的是简餐和咖啡饮品,后者是正儿八经要卖正餐和酒了。从快速轻便的简餐过渡到具有仪式感的正餐,这是Café\u0026amp;Meall事业部推动的最大改变,并需要传递给用户一种更高一层的消费体验。
MUJIDiner-也许是良品计画(无印良品的母公司)一直希望打造的项目,但一年时间便将Café推翻重新讲了一个故事,作为一个日本企业,这样的做法是不是相对激进了些?
我们不妨在此做个推理,推敲看看MUJIDiner项目成立与背后公司策略的关联线索,看看这个日本公司在打什么牌,以下内容仅个人YY,不背任何责任哈。
猜想一“品牌咖啡馆”的概念已被玩烂了,MUJI表示“你们玩去吧我走了”我们来数数哪些和餐饮不搭界的各种大牌都来掺过一脚吧:Chanel、VivienneWestwood、Burberry等超一线奢侈品大牌;LINE、熊本熊、柯南等IP;也有moussy这种服饰品牌。
不论各家品牌开咖啡馆的目的如何,“品牌咖啡馆跨界”这个概念的确已经是烂大街了。良品计画在千禧年就成立了Café\u0026amp;MealMUJI事业部,距今有16年的时间。不愿随大流的MUJI发现全世界的品牌都在做咖啡馆概念后,决定推陈出新、不拘泥于众生,想走得更快,那就尽快时间做Diner吧。
猜想二关于提升门店的业绩上海开了三家Café\u0026amp;Meal,选址分别是淮海7553楼、上海大悦城北座3楼、中山公园龙之梦B1楼。我自己的主观判断是,除了新开业排长队,之后上海人对它关注就降低了。还有就是,据说口感的确是“一般”。
图下是上海大悦城店,工作日中午店内也没什么人
餐饮和酒替换咖啡简餐,一定程度上会帮助店铺提升消费频次和客单价,进而提高门店营业额和毛利率,酒的毛利率是不言而喻的。澎湃新闻的一篇文章也论证了这一猜想。
但也有朋友表示异议,旗舰店的目的不是为了营收、利润率这些数字,而是为了展示和品牌宣传。加之餐饮这件事本身是很麻烦的,所以根据它其他现有门店的情况,恐怕也很难从旗舰店复制出去。
猜想三以Diner为基点,将整个品牌故事线做延展值得注意的是,三楼的整体陈列逻辑和用户动线都围绕“食”做了很大的调整和升级,这是传统零售做“连带销售”的思路了,但它布置的非常巧妙,营造出一种用户置身于一个美食文化教育铺里的感觉。MUJIBooks选取的书与“食”结合,甚至是将书进行栏目化的分类;OpenMUJI开出了系列饮食活动以做浸入式的消费者教育;连FOUNDMUJI也是与厨房类家居为主。可见,MUJI并没有只单一做了饮食升级,它将整个场景都做了很大改变,似乎立志将“食”的故事说到底了。
图下是周边两个板块细节图,MUJIBooks将“食”做了专业分类,可见团队前期准备功夫了得:
推荐阅读
- 理论 黑洞是什么,它又是怎样形成的,一起来认识下吧
- 国内本科毕业,银行工作8年,怎样去新加坡工作
- 怎样才能遇到一个对的人
- 花絮 肖战晚会花絮被放出,炸场演出的背后让人心疼,获活动方高度评价
- 艺人 如何评价男艺人在排练节目时,手指被割破痛哭流涕?
- 女航天员 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为何返回地球后没有消息了?现在怎样了
- 肖战 肖战晚会花絮被放出,炸场演出的背后让人心疼,获活动方高度评价
- 地球 地球上空,美国宇航员在空间站进行着全球直播,绳子断了会怎样?
- 地球 如果地球70陆地,30海洋,这个世界会怎样
- 怎样在自己想租的小区租到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