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人医护团队ECMO保驾切肠抢命



30余人医护团队ECMO保驾切肠抢命
本文插图



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为易先生启动ECMO治疗进行生命支持 。
通讯员彭丽清 高媛媛 摄

30余人医护团队ECMO保驾切肠抢命
本文插图



18日早上 , 管床医生杨秀红查房 , 易先生正在快速康复中 。
通讯员彭丽清 高媛媛 摄
男子突然昏迷 , 送医发现是血糖“爆表”引起酮症酸中毒导致休克和多器官衰竭 , 大段肠管已经坏死 。 医生紧急启用ECMO维持他的生命体征 , 手术切除掉了超过2/3的小肠和近1/3的大肠 。 经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胃肠外科、麻醉科、输血科、康复科等多科室三十多人的医护团队通力合作 , 男子转危为安 , 18日已脱离所有仪器进入快速康复阶段 。
男子多器官衰竭陷入昏迷
39岁的易先生是武汉人 , 2020年的最后一天 , 他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不适 , 以为是熬夜所致 , 并未太在意 。 元旦小长假 , 他在家里躺了3天 , 直到2021年1月4日凌晨 , 家人发现他无法与人正常交流 , 才赶紧将他送到武汉市第一医院看急诊 。
一送入急诊室 , 医生立即进行检查 。 医院的血糖测试仪最大值为34.96毫摩尔/升 , 易先生的血糖直接“爆表” , 家人却一口咬定:他从来没有患过糖尿病 。 很快 , CT、血检等结果出来 , 此时的易先生已经神志不清、呼吸困难、四肢湿冷、没有小便 。 结合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 , 急诊医生诊断他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肠梗阻、感染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重度急性呼吸衰竭 , 将其紧急转诊至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
夜班医师熊蓉紧急气管插管 , 并进行血透治疗 , 可易先生的生命体征没有丝毫改善 , 即使呼吸机100%纯氧给氧 , 依然无法纠正他的缺氧状况 。 病情十分危急!凌晨3点多 , 重症医学科主任范学朋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往医院 。 经全面评估 , 易先生已经出现多器官衰竭 , 必须马上启动ECMO(体外膜氧合)进行生命支持 。
十多人的ECMO医护团队紧急就位 , 15分钟后ECMO顺利转机 。 随着鲜红的血液回流入易先生体内 , 血压逐渐升高、氧饱和度改善 , 湿冷的四肢也逐渐回暖 。
ECMO辅助下切肠救回一命
ECMO暂时将易先生的生命体征稳定住 , 一场大会诊随即展开 。
胃肠外科邵永胜主任清晨6点接到电话赶往医院 , 参与多学科会诊后 , 他认为易先生大范围肠坏死是导致中毒性休克、多器官衰竭以及腹腔高压的主因 , 应尽快打开腹腔减压 , 切除坏死肠管 , 否则没有生还希望 。
易先生要携带呼吸机、透析机、ECMO机、微量泵、输液泵等大量仪器转运至手术室进行手术 。 如何保证转运过程中ECMO的顺利运转?如何保证各种机器顺利进入电梯?如何保证搬运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平稳?重症团队反复推演转运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环节 , 制定了一套详尽的转运方案 。
易先生顺利到达手术室 。 正当医护人员准备将他移至手术台时 , 易先生突然心跳骤停 , 血压、氧饱和度急剧下降 。 经过十余分钟的紧急抢救 , 心跳才恢复 。 此时的范学朋和邵永胜进退两难:按计划继续手术 , 风险极大 , 病人可能下不了手术台;放弃手术 , 易先生根本没有生还机会 。
两人对望一眼后 , 范学朋当机立断:就在病床上手术!4小时后手术完成了 , 但此时的易先生由于腹部张力较大 , 不能关腹 , 邵永胜决定采用国内领先的塑料袋暂时关腹技术 , 待其腹腔压力降低后 , 再缝合关闭腹腔 。
术后 , 易先生回到重症医学科继续治疗 。 ECMO的管理、心功能评估、抗凝治疗、脏器功能支持等 , 都需要医护人员比普通重症患者付出更多的时间、耐心和精力 , 毫厘之差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
易先生肺部感染严重 , 仅吸痰这一项 , 每天就需要2次气管镜吸痰 , 护士随时要人工吸痰 。 经过ECMO团队72个小时的昼夜坚守 , 易先生终于转危为安 。
6日撤除ECMO , 7日再次进入手术室关闭腹腔 , 10日恢复神志拔除气管插管 。 经过积极抗感染、营养支持、肺部功能锻炼等治疗后 , 18日 , 易先生脱离所有仪器进入快速康复阶段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会危及生命
“出现恶心、乏力等症状后 , 如果及时就医、及时处理 , 不一定发展到这一步 。 ”易先生的管床医生杨秀红介绍 , 因肠坏死时间太长 , 其大小肠已经发黑、发臭、肿胀明显 , 手术切除了大部分的大、小肠后 , 再进行了大小肠吻合 , 恢复顺利其后期亦能回归正常生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