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女教师得肾癌,1个习惯或是“帮凶”,3个预警信号需留心


“人生二十多年 , 此前我从未认真思考过死亡 。 现在它把我原本斗志昂扬的生活计划打得粉碎 , 把我的信心也击碎 。 ”
25岁的小丽(化名)在医院拿到报告单后 , “肾癌”二字赫然映入眼帘 , 小丽不敢相信 , 在自己人生最得意的阶段竟被确诊患上癌症 , 顿时 , 小丽觉得整个世界都黯淡了 。
一、症状初现
25岁的小丽是一名机构教师 。 平日里 , 小丽经常熬夜备课 , 晚上饿了就喜欢点外卖炸鸡 , 而且不喜欢运动 , 导致体重蹭蹭地往上涨 , 在确诊前 , 身高1米6的小丽体重已经75公斤了 。
有一段时间 , 小丽总感觉胃口寡淡 , 食欲莫名其妙地下降 , 体重也开始随之下降 。 但小丽当时并未在意 , 大概一周后 , 小丽摸到腰部右后侧好像有个硬块 , 不时隐隐作痛 , 有时甚至痛到影响工作 。
无奈之下 , 小丽才请假到医院做了个检查 , 竟被告知确诊肾癌 。 在小丽看来 , 食欲不振和腰部阵痛都是很普通的情况 , 她以为只是工作太累了 , 但其实这些都是肾癌发出的小信号 。

25岁女教师得肾癌,1个习惯或是“帮凶”,3个预警信号需留心
本文插图



肾癌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 , 一旦发现肾癌的三联症 , 即腹部有腰部包块、血尿、身体侧面疼痛且不自动消退 , 可能已进入肾癌中晚期 , 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 。
因此 , 早期检查尤为重要 。 在临床上 , 超过60%早期的肾癌是通过体检方式发现的 。 常规体检中的B超检查可以发现隐藏在肾脏中直径仅0.5厘米的肿块 。
而长期接触某些化学试剂或者放射性物质、长期吸烟、有肾癌家族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慢性肾病等高危人群 , 应每年做一次肾脏B超 , 因为这些可能会引起慢性肾脏的病变 , 长期发展 , 就可能演变成肾癌 。 如果B超发现肾脏肿块 , 一定要进行进一步的CT或MRI检查 , 以判断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 , 准确诊断率达90%以上 。
二、肥胖是诱因
小丽对自己患上肾癌感到十分疑惑 。 其实肥胖是诱发小丽患上肾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
有数据表明 , 我国超过三分之一的肾癌患者同时也是肥胖患者 , 体重指数(BMI)每增加5kg/m2 , 肾癌的发病风险将提升1.24倍 。 对于肥胖者来说 , 一般体内的激素(如胰岛素)水平升高 , 就会促进肾细胞生长或影响肾血液供应 , 使得肾对致癌物表现得很敏感 , 并且随着血压升高或体重增加 , 肾癌患病的几率也会随之升高 。

25岁女教师得肾癌,1个习惯或是“帮凶”,3个预警信号需留心
本文插图



三、调整心态 , 接受治疗
虽确诊癌症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 , 使小丽的人生按下了暂停键 , 但小丽觉得自己还那么年轻 , 这不能成为人生的终点 。 幸运的是 , 医生告诉她 , 经检查 , 她符合做保肾手术的病况 , 这对小丽长期生存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 听了医生的话 , 小丽觉得上帝给她打开了一扇窗 , 所以 , 小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做手术并且手术非常成功 。
看到这里 , 有人可能会问:有肾癌是不是一定要做手术?对此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泌尿外科许涛医生表示 , “肾癌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能微创就不开刀 , 能部分切就不全切 , 尽量保持肾单位 。 ”
目前对于早、中期肾癌 , 手术是最有效的方法 。 像小丽做的保肾手术 , 早期肾癌如果肿块直径小于4厘米、肿块局限在肾脏内且癌细胞未发生转移 , 经过规范治疗 , 可以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 , 最大程度的保留健康肾脏组织 , 而且其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 。 此外 , 还有微创手术(肾根治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开刀等 。

25岁女教师得肾癌,1个习惯或是“帮凶”,3个预警信号需留心
本文插图



因转移病灶的部位和数量不同、病人的状态不同等 , 晚期肾癌需要采用手术、免疫药物治疗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 。 其中 , 最有效的就是药物分子靶向治疗 , 但治疗费用较高 , 约15万起 。
四、肾癌女性年轻化较明显
手术后的小丽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 每次复查的时候 , 小丽都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 因为诊室里大多都是4、50岁的中年男人 , 很少看到像自己一样的年轻女性 。
肾癌的高发人群是4、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 尤其是男性 , 这与男性的生理条件和平时吸烟、应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 但这不代表女性不会患病 。
据黄渺新等学者的《对恶性肿瘤年轻化趋势的分析研究》显示 , 在低于50岁的恶性肿瘤患者中 , 女性患者比例高出男性患者3.46% , 女性恶性肿瘤年轻化的趋势比男性明显 。 在研究的11种常见恶性肿瘤中 , 肾癌是女性年轻化趋势较男性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 因此女性也应该每年做好肾检查 , 早发现、早治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