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中国人诚信度全球倒数第一是误解,研究是如何被滥用的?


较真要点:
1、《科学》杂志曾刊载一篇论文《全球公民的诚信》 , 因中国在其中的数据表现垫底 , 而引起国内舆论的质疑 。
2、研究以联系钱包失主的反馈率来评价公民的诚信度 。 实验结论为:当钱包中有现金时 , 绝大多数国家(40个国家中的38个)的反馈率高于无现金 , 有现金的钱包的平均反馈率比不含现金的高出11% 。 中国的无现金钱包的反馈率在40个国家中是最低的 , 而有现金钱包的反馈率 , 也低于大多数国家 。
3、有不少人认为 , 中国人使用电子邮件较少、把失物交给警察的文化 , 以及不愿意联系陌生人的习惯是中国数据表现差的真正原因 。 对此 , 论文作者同意了文化差异的问题 , 也认为没有完全排除干扰变量对结果的影响 。
查证者:反海外谣言中心

诚信|中国人诚信度全球倒数第一是误解,研究是如何被滥用的?
本文插图



顶级科学杂志“Science”曾刊载一篇论文《Civic honesty around the globe(全球公民的诚信)》 , 在中文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 , 有不少***和网友质疑 , 凭什么说中国人诚信度全世界垫底?还有美国顶级学术期刊背书?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个研究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研究以联系钱包失主的反馈率来评价公民的诚信度
这篇论文名为《Civic honesty around the globe(全球公民的诚信)》的研究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犹他大学、瑞士苏黎士大学联合完成的 , 主要探寻各种因素对诚信的影响 。 为此 , 研究团队在40个国家中 , 选取了355个大城市 , 一共投放了17303个钱包进行测试 。

诚信|中国人诚信度全球倒数第一是误解,研究是如何被滥用的?
本文插图



实验流程是 , 假扮成路人的实验员 , 将一个能清楚看见其中物品的钱包交给一些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 , 告诉他们:自己在街角捡到了这个钱包 , 但因为急事而没空寻找失主 , 希望工作人员帮忙处理 。 说完后立刻离开 , 实验人员不留自己的任何联系方式 , 也不要求工作人员提供钱包保管收据 。 实验人员选择了邮局、酒店、警察局、法院和其它一些公共场所进行实验 。

诚信|中国人诚信度全球倒数第一是误解,研究是如何被滥用的?
本文插图



钱包中放置的物品是精心选择的 。 装有一把钥匙 , 一张购物清单和三张名片 , 名片上的文字为当地语言 , 上面印有一个当地常见的人名和一个电子邮箱 , 让拿到钱包的人误以为这是当地人丢失的 。 同时还随机挑选一些钱包里放入货币 。 钱包按装有货币的数量分为三类:没有钱(NoMoney)、当地购买力平价相当于13.45美元的该国货币(Money)、当地购买力平价相当于94.15美元的该国货币(BigMoney) 。 不过 , 最后这种类型只在美国、英国和波兰投放 , 其他国家只有前两种钱包被投放 。
实验者在投放钱包后的第100天 , 检查钱包所附名片上印的电子邮箱 , 如果收到通知邮件 , 视为有反馈 , 即认为拿到钱包的人有归还失主的意向 。 反之 , 视为无反馈 。 最终反馈结果如下图所示:

诚信|中国人诚信度全球倒数第一是误解,研究是如何被滥用的?
本文插图



统计图表中 , 纵坐标为国别 , 横坐标为反馈率 , 黄点为钱包中无现金时的反馈率 , 红点则为钱包中有现金时的反馈率 。
实验结论为:当钱包中有现金时 , 绝大多数国家(40个国家中的38个)的反馈率高于无现金 。 含有现金的钱包的平均反馈率比不含现金的高出11% 。
二、本次研究虽然暂时无意做跨国比较 , 但研究结果依然被舆论就此角度作了解读
尽管论文中没有提到跨国比较的结论 , 但图中一目了然 , 在四十个国家中 , 中国的无现金钱包的反馈率是最低的 , 而有现金钱包的反馈率 , 也低于大多数国家 。 因此 , “中国人诚信最低”的结论被迅速传播开来 。 这激起了不少人的怒火 。
对此 , 这项研究的主导者Cohn表示:“听到有些人滥用我们的研究来传播仇恨 , 我感到很难过 。 虽然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 但我想为此道歉 。 我们的研究从来没有打算伤害过他们 。 ”
三、实验没有完全排除干扰变量对结果的影响 , 尤其在跨国文化差异方面
那么跨国诚信度比较的结论是否成立?***对研究手段的批评又是否成立呢?这要看这项研究的思路框架 。
研究者认为 , 有四种因素可能影响到钱包归还率:
留下钱包带来的经济回报;
联系失主可能付出的成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