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豁免”的中枢神经系统,为何能够受到神经免疫攻击?



长期以来 , 人们认为血脑屏障作为坚实的保护层为中枢神经系统(CNS)提供了一种免疫豁免的环境 。 然而 ,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 , CNS并非是一片不会发生免疫反应的“净土” , 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与免疫异常有关 。 那么 , 神经免疫是怎么发生的?机体又是如何实现对CNS的免疫监视呢?
近日 ,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带来的名为“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duralsinuses as a neuroimmune interface”的合作研究 。 该研究证明了脑脊液(CSF)中CNS来源的抗原积聚在硬脑膜窦周围 , 被局部抗原呈递细胞捕获并呈递给巡逻的T细胞 。

“免疫豁免”的中枢神经系统,为何能够受到神经免疫攻击?
本文插图



DOI: 10.1016/j.cell.2020.12.040
研究人员通过免疫染色对参与适应性免疫功能的细胞进行检测 , 发现T细胞和MHCII+抗原呈递细胞(APCs)并非均匀分布在整个硬脑膜组织中 , 而是局限分布于硬脑膜窦周围的区域 。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硬脑膜窦是脑脊膜免疫稳态的区域中枢 , 并且基质生态位可能具有协调这个硬膜窦免疫中枢的作用 。

“免疫豁免”的中枢神经系统,为何能够受到神经免疫攻击?
本文插图



硬脑膜间质的细胞、分子和空间特征
为了研究窦性脉管系统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 研究人员进行了间质scRNA-seq数据分析和脑膜全组免疫染色 , 显示VWF+ EC细胞群为硬膜窦内皮细胞 ,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T细胞通过硬脑膜窦运输 , 导致其集中于硬脑膜窦周围 。
为了探索其他可能影响硬脑膜窦相关免疫的基质衍生因素 , 研究人员进一步对年轻和年老小鼠的整个硬脑膜进行了scRNA-seq , 并进行分群 。 结果表明 , 多种趋化因子参与炎症诱导的T细胞招募、促进硬膜窦周围其他白细胞的募集 , 包括B细胞或浆细胞 。 因此 , 脑脊液周围的免疫细胞聚集使抗原能够进入硬脑膜组织液(ISF) , 这一通路通过硬脑膜APC呈递或淋巴管引流实现 。

“免疫豁免”的中枢神经系统,为何能够受到神经免疫攻击?
本文插图



趋化因子参与硬脑膜窦T细胞招募
此外 , 研究人员假设CNS抗原还可通过脑脊液(CSF)流入硬脑膜而被摄取 。 那么 , 采集CNS抗原的硬膜细胞是否能作为APCs发挥作用并激活T细胞呢?研究人员通过向脑室注射荧光卵清蛋白荧光素647 (OVA-647)并观察其摄取情况发现 , 窦MHCII+硬脑膜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有能力采集CSF抗原 。 并且 , EAE诱导后硬脑膜内T细胞大量积累 , 表明其与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症具有相关性 。

“免疫豁免”的中枢神经系统,为何能够受到神经免疫攻击?
本文插图



硬脑膜窦相关APCs捕获抗原
总的来说 , 该研究证明了硬脑膜窦是免疫-血-脑相互作用的关键接口 。 在此处 , 所有中枢神经系统抗原暴露、被APCs摄取以及呈交给巡逻硬膜T细胞所必需的成分都发挥了作用 , 从而使得中枢神经系统抗原的免疫监视成为可能 。 这一成果揭示了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症的可能机制 , 为相关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和治疗指明了方向 。
来源:生物搜索 。 参考资料: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1762-1
目前广泛应用于细胞培养的是胎牛血清 , 可用于:病毒载体生产、细胞治疗、哺乳动物细胞培养 。 胎牛血清是生物制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原材料 , 它的品质会直接影响到生物制品的质量及安全性 。 虽然减少动物来源成分是现在生物制品行业发展的趋势 , 可是离攻克无血清的技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 胎牛血清依旧在细胞培养领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 如:Ausbian品牌胎牛血清 。 好的实验结果离不开优质的实验材料 , 那好的胎牛血清应具备什么特点呢?

“免疫豁免”的中枢神经系统,为何能够受到神经免疫攻击?
本文插图



1. 精选极低内毒素低 , 内毒素选取小于3Eu/ml , 可以使细胞更健康 。
如果选取内毒素较高的血清 , 细胞一直泡在毒液里 , 短期内试不出结果 , 用不健康的细胞做实验 , 对实验结果造成严重影响 。
2. 同批次数量多 , 保证了实验更加顺利的同时 , 节省了试用的时间和成本 。
3.具有详细完整的《检测报告》 , 包括:品名 , 货号 , 批号 , 血源地 , 生产日期 , 保质期 , pH值、渗透压、血红蛋白、总蛋白、球蛋白、IgG、内毒素、无菌检查(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检查(如BVD、牛腺病毒、细胞病变效应等)、促细胞生长能力、细胞毒性、BVD-1/2抗体检查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