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乙肝新研究:干扰素和口服药一起用,效果到底如何?
HBsAg转阴效果难达成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然是影响3.5亿人的全球健康问题 。 根据《亚太地区乙型肝炎管理临床指南》 , 大三阳和小三阳患者的理想终点均为治疗结束后HBsAg转阴 , 伴或不伴有抗-HBs的出现 。
然而 , HBsAg转阴在目前的治疗中并不常见 。 数据显示 , 1年的长效干扰素治疗后6个月HBsAg转阴率仅为4%;连续5年的核苷类似物治疗仅在10%的患者中实现了HBsAg的转阴 。 因此 , 两种药物如何联合使用提高慢乙肝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就一直是临床医生研究的热点 。
本文插图
【慢乙肝新研究:干扰素和口服药一起用,效果到底如何?】
Peg-IFN的主要优点是有可能通过免疫介导控制HBV感染 , 并有可能使HBsAg丢失 。 然而 , 用Peg-IFN单药治疗 , HBsAg的丢失并不常见 。
根据亚太地区临床指南 , 1年的Peg-IFN单药治疗可使3-5%的患者实现HBsAg血清转化 。 近年来 , 大多数临床研究者已经评估了Peg-IFN-口服药联合治疗的疗效 , 包括口服药后加入Peg-IFN , 同时给予口服药和Peg-IFN 。 然而 , 从Peg-IFN开始 , 然后加入NA的方法很少被评估 。
本文插图
联合治疗后疗效如何? 今年9月 ,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医学杂志《Hepatology International》上发表一篇文章 , 旨在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和口服抗病毒药物序贯治疗大三阳患者慢乙肝的疗效 。
在这项前瞻性的双中心研究中 , 一半的符合要求的慢乙肝患者接受1年的Peg-IFN标准治疗;另一半的患者是进行Peg-IFN单药治疗12-24周后 , 未出现早期病毒学反应的患者(67例) , 这些患者再加用口服药 。 两组患者在停止治疗后进行半年的监测和随访 。
结果发现 , 停药后24周 , 与单用Peg-IFN相比 , 加用口服药组的HBsAg水平显著下降 , HBsAg≤100 IU/mL的比例更高 , HBV-DNA检测不到的比例更高 。 另外 , 加用口服药组的ALT正常化率也更高 。 然而 , 停药后24周 , Peg-IFN单药组与加用口服药组的HBeAg转阴率和HBsAg丢失率无显著性差异 。
本文插图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 , 与单用Peg-IFN治疗相比 , 以Peg-IFN为基础 , 加用口服药组可使HBsAg水平下降更多 , HBsAg≤100 IU/mL和HBV-DNA检测不到更易发生 , 肝功能也更易恢复正常 。
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到 , 干扰素治疗后加用口服药确实会获得更好的疗效 , 却没有使转为小三阳和拿金牌的概率升高 。 一种可能是这样的治疗方法确实无法提高转为小三阳和拿金牌的概率;另一种可能是本研究的随访时间太短 , 从而一些药效并没有被观察到 。 后续可能会出现随访时间更长 , 队列更大的研究来说明两种药联合治疗的效果 。
推荐阅读
- 慢性胆囊炎饮食注意
- 慢性肾炎吃绿豆有用吗?
- 慢性胃炎的食疗
- 慢性直肠炎的饮食有哪些
- 慢性结肠炎伴糜烂的饮食宜忌是什么?
- 得上慢性胃炎吃什么食物最好?
- 慢性肾炎的医治饮食注意事项
- 慢性肠炎食疗
- 甲鱼能治疗慢性肾炎吗
- 出现慢性胃炎吃什么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