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上是“肠化、不典型增生”,这是不是胃癌?
很多朋友做了胃镜后 , 看到报告单子上写着:“肠化”、“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等等 , 这是什么意思呢?与胃癌有多远的距离呢?
本文插图
临床上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患者众多 , 其中极少数在10年左右发生胃癌 , 因此对于有消化道报警症状(指吞咽困难、进行性体重下降、消化道出血及恶心呕吐4项)的患者应当及时行胃镜检查及多部位活检 , 以便于发现胃癌前疾病及早期胃癌 。
胃黏膜癌肿不是由正常细胞“一跃”变成癌细胞 , 而是一个多步骤癌变的过程 , 即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 在这期间出现的病变称之为癌前病变 。
本文插图
因此临床上常把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称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或胃癌前期病变 。
伴中度以上的异型增生和不完全大肠型化生则称之为胃癌癌前病变 。 癌前疾病的病理常有癌前病变的存在 。
常见的胃癌前病变见于下列疾病: 1. 慢性萎缩性胃炎:该病是最重要亦最常见的胃癌前疾病 , 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时 。
2. 胃溃疡:胃溃疡癌变率在0.4%-3.2% , 仍以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时多见 。
3. 胃息肉:胃息肉分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大类 。 增生性息肉癌变率低 , 约1%;
腺瘤性息肉有三种病理类型:
管状腺瘤癌变率约10%、绒毛状又称乳头状腺瘤癌变率高达50%-70%、混合型腺瘤居于两种之间 。
可见腺瘤性息肉应当得到足够重视 , 此外息肉直径大于2cm、广基、多发性息肉癌病率较高 。
4. 残胃:良性胃病行切除手术后5-10年以上以及胃恶性肿瘤术后20年以上再发生癌属于残胃癌 , 发病率一般为0.3%-10% 。
5. 疣状胃炎:又称痘疹状胃炎 , 该病自然病程较长 , 有的数月自然消退 , 有的持续多年 。 其癌病率尚无统计数据 。
6. 巨大胃黏膜肥厚症:该病罕见 , 通常癌病率达10%-13% 。
什么是肠化、异型增生? 肠化、异型增生实际上不是一个病名 , 是一个病理学术语 , 是表示韦德粘膜细胞的病理学状态 。
肠化:
肠化生(全称“肠上皮化生”)是指原有的胃黏膜上皮细胞被类似肠黏膜上皮细胞所替代的一种病理改变 , 是胃粘膜上皮在长期慢性炎症损伤下的自我保护、自我适应 , 也是萎缩性胃炎的重要上皮变化 。
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癌家族史、胃十二指肠反流、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 。
不典型增生:
也叫异型增生、非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
是一种典型的癌前病变 , 可分为轻度、中度、中度 , 病情程度越严重 , 癌变几率越高 , 重度的不典型增生通常可以认为就是早期癌症的表现 。 所以被胃镜检查出有该情况的患者 , 需定期复查或及时治疗 。
胃癌前疾病不等同于癌前病变 , 胃癌前疾病系具有恶变倾向的临床疾病 。 而癌前病变系病理学概念 , 又称作不典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 。 根据其异型程度和累及范围 , 分为轻度和重度 。
轻度的不典型增生可多年无进展 , 甚至积极治疗后可逆转 ,
但75%的重度不典型增生在8个月内演变为癌症 。
癌前疾病、癌前病变如能及时发现 , 通常可以内镜下切除 , 预后良好 。
本文插图
慢性浅表(非萎缩)性胃炎 , 大多数可治愈 在胃镜报告中 , 大家看到最多的 , 其实就是慢性浅表性胃炎 。 如果是这样的检查结果 , 那就可以停止不必要的担心了 。
人吃五谷杂粮 , 炎症就是机体抵御外界微生物、化学或者物理刺激的最基本的防御反应 , 是为了降低外界侵害对自身的影响所发生的 。
这个结果提示 , 胃粘膜的前曾有炎症细胞的浸润 , 但深层的腺体没有明显的病变 , 绝大多数情况是可以治愈的 。 日常多注意点饮食就行了 。
本文插图
慢性萎缩性胃炎 , 要及时干预治疗 对于刚发现的浅表性胃炎 , 日常注意饮食就行了 , 不需要治疗 , 因胃粘膜自身有自我修复功能 。 但如果胃炎症状一直不好 , 反反复复 , 就要提高警惕了 , 避免进一步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
推荐阅读
- 未老先衰?都是一个“情”惹的祸
- 高血压能喝普洱茶吗
- 遗精过多有药膳治疗
- 血脂高需要吃什么才好?
- 洗脸水加盐的做法
- 护肝明目的食物有哪些
- 左手食指痛是怎么回事
- 巧用生姜能治10种病!出乎意料
- 长痘痘可以吃鱼吗
- 糖尿病人能吃菱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