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喊穷,病人喊贵,中国医疗到底谁在赚钱?( 二 )
1972年 , 政府更是下调了医疗服务收费标准 , 直接让公立医院陷入半瘫痪 。
本文插图
改革开放以后 , 医院才逐渐获得了自主经营的权力 , 政府开始放权并减少财政拨款 , 要求医院自收自支 。 这本来是个纠正医药价格体系问题的好机会 , 但物价部门依然坚守医疗服务的低价策略势不动摇 。 为什么物价管制部门就对医生这么恨之入骨呢?
实际上 , 这些价格管制部门并没有针对谁 , 他们只是还有着比起关心医生的感受更重要的、负责稳定物价总水平的任务 。
医务人员的劳务价格是存在多年的连续性价格信息 , 这种价格的上涨会导致物价总指数的上涨 , 从而影响政府控制物价总水平目标的实现 。 因此 , 身处上帝视角的价格管制部门 , 是不会轻易批准提高这些传统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的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 社会的物价水平开始上涨 , 医疗价格背离实际价值的问题就显得越发严重 。 1985年 , 卫生部、财政部的综合调查显示:公立医院门诊收费只够成本的29% , 住院收费只够成本的36% , 手术费仅够成本的40% 。
尽管之后医疗服务价格有过几次调整 , 但始终入不敷出 , 既无法反映医务人员的价值 , 也没有反映出医疗市场的供求关系 。
2009年的一项全国调查显示 , 一般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成本回收率只有28.47%~37.86% , 而且亏损的大部分是最基础的医疗服务项目 , 使用频率最大 , 医生越是勤快 , 医院亏损就越多 。
后来的事情也知道了 , 那就是“以药养医” 。 1998-2009年 , 全国门诊病人的医药费中的药费占比大约在50%-62%之间 , 检查费占比为16%-31% 。
本文插图
天使怎么变成了魔鬼
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 , 在没有办法靠提供医疗技术服务获取对应的报酬时 , 扭曲的价格体系将会改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行为 。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医疗费用中药品的占比明显上升 。 近些年 , 中国的药品费用占全部卫生支出的比重保持在40%以上 , 而在发达国家 , 这个数字只有10%左右 。
2010年 , 一项针对全国9个城市180所医院的调查显示 , 医院更倾向于给病人开具进口药物 , 而一些价格低廉的经典药物 , 则由于无法获得较高的利润 , 导致医院不愿使用、厂家不愿生产 , 最后甚至导致停产的后果 。
在15%药品加成的制度下 , 医疗机构可以拿走15%的合法盈利 , 但这并不是药品带来的全部好处 。 从1990年代以来 , 药企开始使用医药代表和各种“明折暗扣”来推销药物 , 此后 , 这种方法变成了整个制药界通用的药品营销模式 。 说到“回扣”大家都会痛骂无良的医生 , 但实际上在整个药品流通环节 , 医生远远不是拿回扣的主力 。
本文插图
近年的医疗改革试图改变这种糟糕的状况 。 2012年4月 , 国务院决定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取消药品加成 , 按照卫计委的要求 , 全国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都已经于今年9月底前取消所有药品(中药饮片以外)的那15%加成 。
取消药品加成制度确实是矫正以药养医的方法 。 然而 , 之所以会形成目前医疗价格体系的困境 , 真正的根源不是因为药品加成制度 , 而是因为对医务人员劳务价格的畸形打压 。
虽然医改宣称要提高医疗服务费用 , 但提高的幅度并不乐观 , 曾经有学者认为 , 医改最好的解决方法 , 就是放开对医疗服务价格的管制 , 然而这个想法实在是不了解中国国情 。
能量守恒 , 人民币也守恒 , 所有药品(中药饮片以外)零加成了 , 医院还是学不会印钱 , 只能努力找新的途径填补劳务费亏损的空缺 。 会是哪些新途径?
本文插图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出 , 2020年中国将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 或许括号内已经提示了我们一个可能的答案 。
最后用一位博主的话作为结束:
“医生的经济收入不高 , 但是创造的社会价值巨大 。
医生以自己生活的苟且 , 成就了病人生命的远方 。 ”
推荐阅读
- 糖尿病人能吃鳜鱼吗
- 糖尿病人能吃菱角吗
- 糖尿病人能吃芭蕉吗
- 患有尿毒症病人可以吃榴莲吗
- 左下肢动脉硬化的病人吃什么好
- 糖尿病人能吃草莓吗
- 糖尿病人能吃鸭脖子吗
- 骨结核病人饮食禁忌有什么
- 糖尿病人能吃鸡枞菌吗
- 糖尿病人能吃螺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