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1年高考暨6月选考科目试题评析( 三 )


试卷充分展示了人文关怀 。 听力的材料 , 阅读B篇 , 完形填空和应用文写作都是学生身边熟悉的话题;阅读题目设置的难度水平呈阶梯分布 , A篇阅读最为简单 , “七选五”相对较难;读后续写语篇语言平实 , 几乎没有生僻单词;语篇主题都积极向上 , 充满正能量 。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保持稳定心情 , 使学生能够以平静而积极的心态作答 , 能让学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
思想政治
注重社会热点 落实立德树人
嘉兴教育学院 正高级教师 沈毓春
浙江省乐清中学 正高级教师 张恩丰
2021年6月思政选考卷保持了浙江命题理念、风格的稳定 , 结合重大主题 , 突出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 强化价值引领 。 试卷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
一、联系社会热点 , 考查学科内容
试卷结合“建党百年”重大主题 , 将学科内容的考查置于复杂社会生活情境之中 , 强调学科知识的运用性 , 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理解和运用知识 。 试卷选用了“红色基因的传承”“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全球气候治理”“中澳关系的处理”等社会热点问题 , 优化案例 , 发挥情境的功能 , 考查学生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领域的核心知识 , 强调在知识与事实之间建立有机联系 , 实现融会贯通 , 把握知识的运用性和发展性 。
二、聚焦关键能力 , 发展核心素养
试卷坚持以学科任务为导向 , 考查学生运用学科内容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能力 , 评价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 如多道选择题的题肢 , 将情境语言与教材语言融合 , 这对于考核学生的关键能力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 又如综合题39题通过革命文物的历史价值与育人价值的呈现 , 引导学生从文化与哲学的视角对如何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的理由以及为什么要传承红色基因等问题进行“解释与论证” , 传承红色基因 , 赓续革命精神 , 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
三、强化使命担当 , 落实立德树人
政治认同、价值引领是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重要功能 。 试卷结合重大社会热点问题 , 弘扬主旋律 , 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考查之中 , 强化学生的使命担当 。 整份试卷充分展示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中国成就” , 使学生答题的过程成为涵养家国情怀的过程;第24、25、26、39题 , 引入中华文化、革命文物、扶贫剧《山海情》等情境 , 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文化 , 坚定文化自信 。 第22、27、34、40等题 , 关注国际热点问题 , 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 ,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
每一份试卷都值得深入研究 。 浙江省已于2020年秋季启用新课标、新教材 , 新课标下的选考命题 , 与现行考试说明框架之下的选考命题势必会有很大不同 。 从现有的选考、高考试卷中 , 品味和寻找新课标选考、高考的方向 , 是思政课教学需要高度关注的 。
历 史
素养引领启智润心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特级教师 戴晓萍
绍兴市阳明中学 高级教师 张晓华
一、聚焦“四史”教育 , 试卷架构主题鲜明层层递进
试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历史学科教育 ,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 聚焦“四史” , 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
四道主观题的设计 , 主题鲜明且层层递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遇结合到融通发展的过程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沃土 。 26题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出发 , 考查的是一定时期内法家代表人物及法家的命运和“以‘封建’‘郡县’为历史性标志的两种政治体制” 。
27题从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切入 , 分析新经济政策和“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经济建设模式 。 28题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 , 分三个材料认识“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五四’后形成的高潮” , 概括“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开辟的意义和阐述中国共产党人在“满足这个国家需要”上的理论探索 。
29题立足世界历史 , 从英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 到欧洲一体化进程以及WTO“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 。 历史的发展体现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全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
二、唯物史观统领 , 体现核心素养综合考查理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