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反思|初中语文教学的反思( 二 )
三、不敢超越“教参” 。《教学参考书》本来是只供教师参考用的,可是现在众多试卷的命题者提供的答案都是一字不差地照搬“教参”,阅卷人也是依教参画葫芦,离开了教参的说法就不给或扣分,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也只是照“教参”宣科 。我刚毕业经验不足所以许多东西我自认为我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透,不会有更好的回答的 。我想我的答案最多也只能算个“擦边球”,可我也不敢把自己的理解告诉学生,也不敢引导学生去细加品味,只能把“参考书”上的答案抄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了 。不少课文,在分析段落层次时,时时感到自身的理解和“教参”的说法存在着差异,但自己最终不敢否定“教参”、超越“教参”,要么原原本本地把“教参”的答案抄在黑板上,要么只能签名稀里糊涂,蒙混过关,让学生去自由理解 。
总之,我在语文教学中,不敢超越课堂,不敢超越课本,不敢超越“教参” 。
我希望我的同行们不要存在类似我这样的困惑,一个真正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学会超越 。只有学会超越,才能发展自我;只有学会超越,才能使学生发展;只有学会超越,教育事业才能大踏步前进 。
我的语文教学往往只重视文章内容的分析,对学生训练的各类语文练习题也偏重内容的把握 。这种呆板的教学与让学生主动学习相违背的 。
语文,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华,课文中美妙的故事、精湛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广阔的视野,构成了该学科独特的人文气息与强烈的吸引力 。但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是否也这么想,语文在他们的眼睛里究竟是什么样的?被世人称为“误尽天下苍生”的语文教学也随着历史的车轮,一次又一次地不断进行改革 。但是以前改革的目的更多的是对学科体系自我的完善,而不是为了满足学习者本身的需求 。正如一些语文教学专家所言的一样,以往的语文教学对人的关注是比较疏忽的,缺乏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学习感受、学习过程、接受知识的年龄心理特征、学习情感的关注 。是学体本位的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大多是按照语文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而不是根据接受者的心理发展需求 。我们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也大多是从成人的角度、从教学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制定方案,而忘记了我们所从事的对象——学生的需求 。换一种思路: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可以听听主角——孩子的声音,我们是否可以从孩子的视角来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 。
对于我来说,永远是不断向同行学习,学习,再学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表怎么写
- 工作计划|初二2022年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 工作计划|初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022
- 工作计划|小学2022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表怎么写
- 工作计划|2022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范文
- 工作计划|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022
- 工作计划|2022初一语文教学个人计划
- 工作计划|初中语文教师教科研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初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范文
- 工作计划|高中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