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 吉利追“星”( 二 )


从市场层面来说 , 中国星系列产品主销价格13万~18万元 , 已深入合资品牌产品价格腹地 , 在向高端化进阶的同时 , 避免了和同一旗下兄弟品牌内耗问题 。
担纲高端产品系列 , 中国星将具备三重价值 , 确立“科技吉利4.0”的技术领先和壁垒优势 。
其一 , 领跑架构造车时代 。 目前 , 包括沃尔沃、极星、领克品牌、吉利品牌的CMA架构产品 , 已得到全球100万个用户的认可 , 充分证明了CMA架构的高价值 。 到2024年 , 吉利品牌所有产品将全面实现架构造车 。
其二 , 领跑新能源混动时代 。 星越L所搭载的吉利GHS 2.0智慧系统 , 可实现43.32%热效率、40%节油率以及全动力FOTA 。 该系统将首先搭载在中国星系列产品上 , 并在3年内陆续搭载在吉利11款新车中 。 这也是“蓝色吉利行动计划”的战略目标 。
其三 , 领跑5G智能出行时代 。 目前 , 吉利已经在低轨同步卫星、5G网联x车路协同、高级别自动驾驶等领域做了前瞻性布局 。 量产状态下的5G app无人泊车、高速驾驶辅助系统、吉利银河OS智能控制中心等技术都已经用在中国星产品上 。
回望来时路 , 在1.0时代 , 吉利为自己设定了“打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的边界 。 在2.0时代 , 吉利凭借帝豪补上了中国汽车的品质缺失 , 打开了被合资品牌垄断的缺口 。 在3.0时代 , 吉利凭借“3.0代精品车”重构中国汽车市场格局 , 唤醒了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突破的群体意识 。
如今 , 在4.0时代 , 吉利品牌将利用中国星CMA高端系列 , 在架构造车、安全、健康、智能、性能、节能以及用户体验、用户服务等领域全面突破 , 为用户造大众化的高端车 , 打造“好开 , 好安全 , 好吉利”的独特的产品价值 。
02.
不变的初心
在李书福看来 , 星越L与5年前的帝豪GL , 既有一些基础性的联系 , 也有一些根本性的区别 。
根本性的区别在于产品进阶 。 基础联系则是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他造车的初心——坚守质量 。
这首先离不开人才 。 李书福说 , 造车技术的进步必须建立在人才竞争力基础之上 。 “我指的人才竞争力 , 不是指四处挖人、东拼西凑 , 而是指原生态、成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森林 , 根深叶茂 , 自成一体 。 只有原始森林 , 才生生不息 , 任何人工移植都很难与原始森林相媲美 。 ”
吉利造汽车 , 先办学校 , 先办好技师技工学院 , 再生产汽车 。 早在1997年 , 吉利控股集团在进入汽车行业时 , 就同步创办了一所学校 。 最初 , 工厂600亩地被分为3块:一块办学校 , 一块进行产品试制 , 另一块是老师、工程师和专家的生活区 。 就这样 , 吉利走上了造车路 。
这些年 , 李书福虽然退居幕后 , 但在汽车发布会之外的一些场合 , 其实能够频繁看到他的身影 , 比如办学 。
“吉利控股集团主业务线分3条——科技创新、社会责任以及人才培养 。 李书福将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了后面 , 他更关注企业与社会责任和教育方面的事情 。 ”一位对李书福颇为了解的业内人士说 。
据统计 , 24年来 , 吉利先后创办10所院校、在校学生超5万人 , 涵盖了从中高职到研究生等不同的培养层次 , 累计为社会培养15万名人才 。
吉利办教育 , 既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向往 , 也是因地制宜 , 为吉利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 李书福认为 , 培养、培训技师技工尤其重要 , 一辆好车出厂 , 既是技术体系、质量体系、工艺装备能力的体现 , 更是技师技工能力水平的体现 。
这些能力和水平会直接反映到产品品质上 。 中汽测评C-NCAP有位负责人记得 , 本世纪初 , 中国汽车刚开始出海时 , 在海外的碰撞试验结果非常糟糕 , 让中国汽车“走出去”战略备受挫折 。 而后 , 中国品牌在质量和安全方面下大功夫 。 2009年 , 吉利汽车旗下熊猫微型车在C-NCAP测试中 , 以45.3分获得五星评价 , 成为C-NCAP历史上第一款五星安全A00级轿车 。
这个成绩令人振奋 。 一款A00级轿车都能做到五星标准 , 意味着吉利等中国汽车品牌在安全方面已经能够与国际接轨 , 甚至超越 。
对于造车 , 尤其是造高端车来说 , 保证汽车安全和品质是基本前提 。 “当初 , 吉利并购沃尔沃 , 不仅仅是商业目的 , 更是为了继承和发展沃尔沃在安全与环保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 为了与沃尔沃一起实现零伤亡、零排放的美好愿景 。 ”李书福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说 。
吉利牵手沃尔沃10年 , 在安全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准 。 2021年 , 吉利成为IATF(国际汽车标准合作组织)首个亚洲会员 , 参与世界质量标准制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