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路历程|回忆我的考研历程( 三 )
第一次来到燕园,心情自然是相当激动,但当时我并不认为自己会跟这里发生什么关系 。在未名湖畔的花神庙下,无数游人旅客在石壁上留下“我要上北大”“北大等我”之类的宣言,可又有几人最终实现了最初的梦想呢?对于北大之路的艰辛,那是我是决然体会不到的,只是心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回忆,多了一点向上的渴望 。读书人最向往大学的莫过于被大师前辈们热情叙述的西南联大,而在这个袪魅的年代里,去一个梦想中的校园也不过是对一些理想主义情绪的替补,但这也足以让我热血沸腾了 。早就听闻课上旁听是北大的传统,误打误撞之际,我竟然蹭了节夏晓红老师的明清文学课 。在北京的那几天,也去了清华、北师、人大、法大等学校,但唯独燕园的记忆最为清晰 。
从那时开始,我就愈发感到自身的局限,遍下定决心,去一个更好的学校读研 。但去哪个学校,我并没有明确目标 。我考虑过很多学校,比如有小资情调的复旦,比如有烂漫樱花的武大,比如思潮活跃的人大,比如学风扎实的北师大,比如有无敌海景的厦大,比如就在家门口的山大……利用在假期甚至周末,我走了许多名校聚集都的城市,北上京津,南至沪杭,既是旅行,赏阅风景,又是学习,寻访他乡友人,但却也走马观花,而自得其乐 。这种轻松自在的日子大概持续了半年,转眼下便到了大二的尾巴 。
但是,最终我选择了北大,专业是现当代文学 。作出这个选择,尽管起初没有想到,但也算是顺其自然的决定 。那段时间,我读了一些北大老师的学术著作,对我的影响很大;加之有在燕园的美好记忆,我渐渐认同上了那里自由、开放的的校园风气 。相信,每个文科生都曾经有一个北大梦,但在现实的打磨下,曾经这点理想主义的烛火也在庸常的生活中渐渐熄灭了 。尽管“五四”的年代早已远去,但在多少读书人心目中,北大中文系依然是皇冠上的宝珠,是一个最高梦想的寄托之地 。选择北大,因为觉得“合适”,纵然也听说北大之路异常艰险,但一旦做了决定,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2011年6月26日,QQ签名改为“未名湖,等我”,从那时起算是开始踏上了北大考研之路 。
在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后,才发现考研工程量之浩大远非先前考虑的那么简单 。北大考研自主命题,没有官方教材,不指定参考书,更没有参考答案 。专业课除去几个送分的名词解释外,便是四道大论述,其实就是现场写四篇小论文 。专业基础有50道选择填空,是为历年真题的保留项目,文学、语言、文献、理论等学科皆有涉及,古今中西无所不考,泛而不深,偏而不怪,便是这传说中的“大综合” 。与专业课相仿,专业基础也有四题论述,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古文论、西方文论各占其一 。后来得知,北大论述题赋分极为吝啬,照本宣科不足为道,观点平庸只能及格,唯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创见为最佳 。而历年北大复试线都低于国家线,这就意味着,一旦北大落榜,连调剂其他学校的资格都没有 。而每个专业只录取两三人,报考者却逾百人,其中还不乏全国各地的高手,这就注定了绝大多数人只能成为燕园外的炮灰 。尽管考研考北大比高考考北大容易得多,但难度依然在远在其他学校之上 。
推荐阅读
- 苦难历程读后感
- 天路历程英文读后感
- 美的历程读后感|《系统之美》读后感
- 美的历程|美的历程读后感
- 美的历程|《美的历程》读后感
- 天使的吻痕读后感|《天使心路》读后感
- 避孕套的发展史|避孕套发明者及后世发展历程
- 避孕套谁发明的|是谁发明的避孕套避孕套发展历程
- 毕业生赠言|考研生的毕业赠言
- 2013心理学考研真题|2013年心理学导师毕业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