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材料|机构编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二 )


二、善于探索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 , 把编办工作做实
为提高编制管理的有效性 , 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 , 我们从机制上入手加大管理力度 , 控制机构编制的增长 。从1998年3月份开始 , 经过大量的前期调研 , 悉心探索 , 创立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模式雏形 , 从可操作性入手 , 重新设计制作了“机构编制管理证” 。新的机构编制管理证除包括机构名称、性质、规格、经费形式等基本内容外 , 还增设了年末在编人员花名册和退休人员花名册 , 年度审核记录等内容 。在编人员花名册细化到人员的姓名、性别、族别、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和职务等内容 。不但能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机构的名称、性质、规格、经费形式等内容及变化情况 , 对机构中在编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也能一清二楚 , 对机构人员增减、流动状况也可一目了然 。这为建立机构编制长效动态管理奠定了基础 , 同时也为其他相关部门工作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
另外我们完善机构编制台账资料 , 重点是建立《机构编制台账》、《组织机构台账》、《退(离)休人员台账》3本台账 , 台账在表现形式上采取了表、图、文相结合 , 展示清晰 , 便于查阅 。近几年来 , 对台帐的内容不断延伸 , 成为我市组织机构沿革、编制核定沿革、在编人员和退(离)休人员等方面的纵横向史料的宝典 。目前已将三本台账的全部信息录入到微机 , 建立了全市机构编制人员信息库 , 初步实现了微机化管理 。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和规范 , 为机构编制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
经过几年的运行和改善 , 现在我市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实用的“编制实名制管理”模式 , 包括:实名制登记程序化配套管理、微机化机构编制台账详情资料、强硬化机构编制年度审核与纠正处理 。
三、善于运用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 , 把编办工作做强
强硬化的逢年必审的机构编制年度审核与纠正处理 , 是我们对机构编制实行动态管理的重要环节 , 作为“编制实名制管理”的组成内容之一 , 它可以及时掌握机构编制的执行情况 , 及时发现问题 , 及时解决问题 , 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
我市的机构编制年度审核工作自1998年以来 , 已形成惯例 。我办每年用近1到3个月的时间 , 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机构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审核 。主要审查在编人员是否在岗、编制与工资基金是否对应、退(离)休人员审批与退休金来源是否错位 , 用工行为方面是否存在违规等 。针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停薪留职人员及其他原因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内退人员、长期病假人员、退休未减编等情况 , 我办经归类后主动与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会商 , 按政策规定和各自的职能范围 , 分类予以处理、纠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