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长会发言稿|幼儿暑期家长会发言稿( 二 )


爱吵爱闹,意味着一个人的心门是闭塞的 。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
聪明耳聪目明,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人的听觉、视觉习惯性地处于聆听和搜寻的状态 。
聪明的孩子是很容易辨识的 。根本不待考试,你只要注意他在人群中听人说话的神情就知道了至于上课,他的专心致志,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
所以,如果孩子爱吵爱闹,听不进别人说话,不要以为这只是个性有缺陷,这也是可忧的心智状态 。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 。
家长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 。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孩子说话 。
当你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时候,孩子已经被你训练成很难对付的人了 。这样的孩子,到了学校,是不能期待教师的和风细雨对他产生作用的 。
所以,这学期我重点培养孩子的静,希望孩子们能静下心来听讲,静下心来做题,静下心来读书 。这也是我和孩子们下学期努力的目标 。
班级的确有几个特别特殊的学生,好动、调皮、懒散,不仅使自己的学习成长直线滑坡,而且也严重影响了班级的整体素质,扰乱了其他同学的学习 。比如:李松柏、姜涛、李桦辰 。
2、热爱读书
读书需要静心,读书也能培养静心 。
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 。
更多时候,不需要你有意去培养你津津有味的阅读,对于他就是最好的诱惑和示范 。
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 。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第一应当热爱的,就是读书 。因为这是他的责任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 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
为什么读书使人聪明呢?
美国教育家施道弗告诉我们:阅读时用于眼球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维 。
根据20年的经验,教师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凡是文理兼修、学习轻松的中学生,都是在小学就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课外书籍有着浓厚兴趣的人 。人的大脑好比待垦的荒地,广泛的高品位的阅读,使它成为热土,只有在这样的沃野里,才有可能长出参天的智慧之树,结出丰硕的知识之果;仅抠教材的人,他的精神世界无疑是贫瘠的盐碱地 。即便现在的考分很高,我们也不敢对他的将来乐观 。
有一种常见的错误观念:我的孩子完成本职工作已经费力了,还是少读课外书,集中精力务正业的好 。
对于这种看法,我们还是听听苏霍姆林斯基的见解吧 。
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