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甲午大海战|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这篇影评应该是在6号那天就该发的,但是因为当时没写完周末两天又在外,后来又一再去观影,一再补充修改,于是一直拖到现在才发 。看到有那么多珠玉在前,自己发时总是很紧张 。
我也不知道该为这篇文取什么题目为好,就像我现在的心情是五味杂陈 。甲午战争,这段历史从小到大一直是内心的一道伤痕,每每读起那段历史,都会心痛 。正如影片里反复所说的那句台词“世界上每一次大海战,都将决定两个国家的命运 。”甲午大海战,也改变了中国与日本这两个国家的命运 。一个是走向更深层的衰败,一个走向更进一步的扩张 。
昨日朋友问我,你为何要如此执着得反复去电影院里看这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呢?我说,因为我们不仅需要记住胜利,更需要失败 。胜利固然可贵,然而失败更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甲午之战,是中国的一场惨败,为何失败?这个问题百年来一直是一个探讨的问题,而这也是这部电影的核心 。这是一部值得一而再再而三看得电影 。确实他不如其他片子那么具有娱乐性,那样能让人开怀大笑或者说充满猎奇心态,甚至说这部片子是明确可以用许多人都不喜欢的“主旋律”这个头衔来标注的,但是这不妨碍我对这部电影的赞赏,甚至可以说是热爱 。
现在的电影多的是用“视觉效果”来吸引人的片子,可是缺少这种表现民族血性三观端正的片子 。电影,不仅仅是需要娱乐,更需要的是精神和灵魂的洗涤 。需要下里巴人,更需要阳春白雪 。而这部片子便是这样一部质朴可有满怀真诚之心的作品 。
电影的开篇是从洋务运动的兴起开始的,洋务运动,似乎为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注入了一股活力,而北洋水师应该是洋务运动中着重打造的 。当看到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们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西方先进的知识时,看到少年的邓世昌引用彼得大帝那句“凡是只有陆军的统治者只能算有一只手,而同时还有海军的统治者才算是双手俱全”名言时,看到这批少年将要远渡重洋,到西方去留学学习临别之际送给邓世昌一张合影,并且在登上游轮后,少年们集体向即将远离的故乡跪下时,我也和他们一样满怀豪情,热泪盈眶 。经不住想背起梁启超先生所写的那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
推荐阅读
- 甲午战争读后感
- 甲午海战读后感
- 甲午风云观后感
- 甲午风云电影观后感
-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 关于元旦的诗|关于元旦的古诗
- 甲午风云观后感|一八九四·甲午风云观后感
- 甲午风云电影观后感|甲午风云观后感
- 中日甲午战争观后感|甲午战争观后感
- 甲午风云观后感|甲午风云观后感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