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甲午大海战|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三 )



可是反观现在,这样的人今天已经很少很少了 。而我们眼前川流不息的,是把“挣很多很多的钱”当作理想的孩子们;是卑躬屈膝、恭迎拍马的官员;是留在国外永不还乡的“人才”;是英雄流血又流泪;是“真小人”成为明星,大丈夫成为笑柄;是“仁义道德”成为“迂腐”的代言词;是人们都患上了“社交强迫症”,拥有一大堆“朋友”,却遗忘了“知己”的含义;我们听不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也看不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正气;有种叫做“人格魅力”的东西,正在离我们远去 。有种叫做“民族精神”的正气,逐渐抽离我们的躯体 。

而这部电影,正可以让人们振奋的同时也让人们深刻得反思 。让我们从历史中得以反思,反思历史,也是在反思自己 。我们虽没有“兼济天下”的能力,却是能做到“独善其身” 。或许,导演也正是如此意图吧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些小毛病,可是瑕不掩瑜 。最大的问题还是电影的剪辑,感觉导演有太多内容观点细节想要表达,成片上有些详略失当,所谓“芝兰当道,不得不除”,如果适当删掉一些尤其是叙述人的镜头和观点,整个片子的流畅度会更好 。

总之,失败也是我们所需铭记的,它与成功对我们一样有价值 。想到,如今中国四周的形势,中日与中菲以及中越等在领海问题上的争端,我们更需要铭记百年前这场惨痛的失败,知耻而近乎勇 。当年,丢掉领土或许可以说是国势衰微,国家落后 。而现在,绝对不容许当年甲午丧权辱国的重现 。没有一寸领土,一里领海领空是浪费的,都是值得誓死捍卫和珍惜的 。

我虽不是好战者,可是我也知一味地求和,犹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若现在再失寸土,我们又有何颜面面对那些为这个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