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及论文


浅谈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兴趣

作文是学生最头疼的事情 , 学生头疼写 , 老师头疼阅 ,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 , 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 。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 。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 , 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 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 ,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入手:

一、导入激起兴趣

一堂作文课 , 能否激发学生的作文欲 , 与语文教师的“导入”有直接关系 。题目一出 , 不导则让学生写 , 对多数学生来说 , 则是苦差事 。因此 , 导入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 不可等闲视之 。导入要使学生懂得生活与文章的关系 。没有生活 , 就没有文章 。不热爱生活 , 就不会有佳作问世 。写作要以“感受”为基础 , 但又不能拘泥于感受 , 而要从感受发端 , 展开想象 。“想象”又不能随心所欲 , 而必须以“观察”为本 。观察要认真细致 。做到人木三分 , 透视事物的根本 。这样才不会“无米”生炊 。“导写”要引导学生善于借鉴 。每次作文课 , 在点化之后 , 有必要宣讲几篇佳作 , 给学生提供借鉴 , 造成立体感 , 唤醒写作欲 。引进写作的情境 。

二、写作克服应付心理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首先必须感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 , 探索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 , 它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 。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 推动人兴致勃勃地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 , 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呈现逐渐淡化的趋势 , 老师布置作文后 , 很多学生总是表现出“不得已而为之”的消极态度 , 应付了事 。因为缺少兴趣 , 他们才觉得作文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 一种精神重压 , 所以产生应付心理 。写完了 , 也就可以交差了 , 至于写的结果如何 , 评价如何 , 那是老师的事 。要清除这一现象 , 必须在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同时 , 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 让兴趣成为他们作文的“激素” 。三、广泛阅读 , 积累语言 。

读是写的基础 , 写以读为前提 , 只有学生读得多了 , 写作时才能思如泉涌 , 付诸笔端 。广泛阅读 , 积累语言是解决学生“有话道不出”的重要方法 。当然 , 读书不能漫无边际 , 教师要给学生推荐文字精品、大家名著或有利于积淀语言的报刊、杂志等 , 以便学生学习运用语言 。课外阅读要强调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吸收 , 而不是为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 , 或为了写作的生吞活剥 , 要注重知识的长期效应 ,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 , 要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 , 把读到的精彩句段摘抄下来 , 同学之间交流阅读 , 评析欣赏 , 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吸收语言 。久而久之 , 学生读得多了 , 积淀的语言自然会丰富得很 , 写作时运用自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这时 , 你再读学生的文章 , 就会发现他们的笔端不再青涩 , 而已变得圆润、丰满 。这就是学生畅游书海 , 厚积薄发的结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