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及论文( 二 )



四、观察生活 , 积累素材

观察是认识的源头、写作的起点 , 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 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 , 培养敏锐的感知力 , 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 。教学生去观察 , 去“爱”:观山 , 观水 , 观名胜古迹;爱父母 , 爱老师 , 爱周围的人;观植物 , 观动物 , 观小物件……长期耳濡目染的熏陶 , 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 , 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 , 他们的笔下也会流淌着对生活的爱 。学生自然会用充满个性的语言 , 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 展现出学生作文的童心童趣 。

五、放手让学生写想写的内容

由于年龄、经验以及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 当孩子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表达时 , 成人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否定他们 , 以至学生面对题目不知所云 , 下笔艰难 , 最终言不由衷 , 有的甚至进行虚伪作文、造假作文 。作文本源于生活 ,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 学生的作文也应该是“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的 , 老师在引导好学生作文的基础上就得大胆的“放” , 允许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 , 把自己见到、听到、想到的 , 毫无顾忌的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 , 这样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就来了 , 学生笔下的人就丰富起来 , 活起来了 。

总之 , 在学生都头疼作文的时候 , 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由于感悟不同、经历不同、个性不同 , 学生作文的水平也是不同的 ,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 让学生乐于写作文 , 从写作障碍中走出来 。

引镇街道大峪口小学

赵东华

小学三年级作文指导教学随笔

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 , 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 而这时学生对作文的知识还知之甚少 , 写作起来有一定困难 。但如果教师在习作前为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 。就可以让学生顺利地进行写作 。

怎么准备?必须从现成的模式出发 , 教给他们基本的作文知识 , 这个模式就是课文 。通过学习 , 学生可以逐步明白:怎样一步一步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等等 。学生接触多种多样的模式 , 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 , 认识更多事物 , 掌握更丰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 要尽可能地挖掘教材的语言学习因素 , 不失时机地渗透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基本功训练 。小语第五册第三单元就是一篇写、景的习作 , 写景对于写人、写事来说 , 比较难写 , 如果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秋景的美丽 , 那美景扣动学生的心扉 , 学生写出优美的文章也不是难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