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产业化经验|农业产业化经验交流材料( 三 )
三、聚民资,搞嫁接,大力增强龙头企业发展活力 。在当今大开放的新形势下,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借助外力,启动内力,嫁接发展,才能增强龙头企业发展活力 。为此,我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积极引导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等生产要素,培育发展一批新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一是引进外资发展龙头企业 。按照没有不可开放的地方,没有不可开放的领域,没有不可开放的产业的发展思路,我们坚持内资外资一起抓,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加工龙头企业 。通过利用县外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优势,新建、改造和嫁接龙头企业,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外向型进程 。~年,全县共引进合同项目137个,合同利用外资25亿元,实际到位外资3.7亿元,其中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项目达27个,合同利用外资4.8亿元,到位资金6400万元 。如今年3月我们引进外资1500万元,在白水高新技术项目区兴建金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皂素100余吨,年产值5000多万元,目前已竣工投产 。二是激活民资发展龙头企业 。按照经济以民营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总体要求,我们立足资源优势,因势利导,鼓励农村能人、种养大户和民营企业独资或联户合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 。如去年我们引导县内民间资本,在原七里桥竹制品厂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培育建成了北光竹制品有限公司,年产值达1600万元 。三是启动内资发展龙头企业 。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各涉农部门充分发挥职能自身优势,积极兴办各类龙头加工企业23个,年加工产值达1.8亿元,为全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如由县林业局牵头,引进资金600万元,在观音滩镇创办了山山达大芯板厂,发展木材加工生产,年产值达800万元;由县畜牧水产局牵头,组织浯溪、黎家坪等镇的25户猪骨加工大户联合建立了肉类加工公司,组织黄泥塘、大村甸等镇50余户三黄鸡养殖大户联合建立三黄鸡养殖公司 。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引资嫁接,今年16月,全县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43个,其中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个,总投资达3800余万元 。
四、建机制,严考核,全力促进龙头企业稳步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败,龙头企业发展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障机制是否健全、是否合理、是否落到实处 。为此,我们着力建立健全了三大机制:一是组织领导机制 。县里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农口有关部门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了专门的办公室 。各乡镇和涉农部门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严格实行工作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的人抓龙头企业,三分之一的人抓招商引资,三分之一的人抓日常工作,从而确保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精干力量 。二是考核奖惩机制 。我们将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工作列入全县重点工作考核范畴,对县级领导、农口各部门和涉农部门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一家企业、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对各镇实行了三个一考核目标管理,把发展1000亩以上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50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00人以上的农产品销售队伍作为硬指标,直接考核到各镇 。凡措施不力、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党政领导不能提拔和调动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发展龙头企业的奖励制度 。在去年县财政拿出10万元奖励的基础上,今年拿出25万元,对那些办得出色、解决三农问题贡献大的龙头企业主、各镇及主管部门给予5000元到12000元的奖励 。三是利益共享机制 。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主动与种养大户签订契约,结对帮扶,定点包销,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联合体 。全县已形成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的经济联合体28个,既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又拓展了龙头企业自身发展领域 。如天龙米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包种子供应、包技术指导、包保护价收购,组织各村与天龙米业公司签订了优质稻购销合同,让广大粮农吃下了定心丸 。今年已与周边8个县市(区)农户签订优质稻订单13万亩,每亩可为农户增收200元 。
推荐阅读
- 关于农业的格言民之大事在农
- 人生|人生读后感
- 夏洛的网读后感|夏洛的网读后感600
-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读后感
- 山东春节习俗
- 作风建设剖析材料|农业局干部作风建设年剖析材料
- 民主生活会|贯彻十八大精神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 2013山东理科状元|2013理科状元毕业赠言
- 宣传片解说词|安徽农业宣传片解说词
- 农业农村工作计划|农业农村电视宣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