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阅读指导|指导一年级学生自学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一年级的孩子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果要求他们同时注意几件事情,往往做不到 。而且他们注意力还不稳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 。教师讲课过程如果过于单调,或太易太难,或节奏速度不适当,都容易造成儿童注意分散 。一年级孩子的认识过程与学前儿童还有许多相似之处,无意性和具体形象性仍在其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具体的情景、语境,多运用直观方法来新授、巩固所学的知识 。一年级的孩子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学习的兴趣,但是缺乏自学的能力,不懂学习的方法,正处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期 。因此,教师要在具体的情景、语境中逐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由学会变成会学,由苦学变成乐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1、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 。2、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以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其背景 。能解决形象与概念、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新知与旧知之间的矛盾 。3、创设情境:根据教学需要,以人为本,遵循现实性与新异性原则,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的形成,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三、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要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对正在学的内容感到好奇,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产生学的欲望,积极思考,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乐学会学勤学的必然途径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制定的实验情境已经得到完全的适应,一个人已经全部了解了这个事件时,他就不再有兴趣 。或当一个完全新的经验,由于它和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毫无关联而毫无意义时也同样没有兴趣,而当感性输入和现有认识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高 。即思维活跃在疑路的交叉点 。因此,课堂教学中合理科学地设置情境,努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热情,逐渐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好学,勤学的习惯,使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 。所以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及认知水平,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原则创设情景 。另外,良好的情景创设不仅能使教师当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从而更好地实施新课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