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状》原文及译文
《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状》原文及翻译
原文:
公讳宪卿,字廉甫世居苏州昆山之罗巷村,以耕农为业,父始入居县城山阴萧御史鸣凤奇其姿貌,曰:“是子他日必贵,吾无事阅其卷矣”选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历迁郎中吏在司者,莫不怀其恩江右田土不相悬,而税入多寡殊绝巡抚傅都御史议均之公在粮储道,为法均派折衷,最为简易
升山东按察司副使,兵备临清先是虏薄京城,又数声言从井陉口入掠临清临清绾漕道,商贾所凑,人情恇惧,公处之宴然或为公地,欲移任公曰:“讵至于此?”境上屯兵数万,调度有方,虏亦竟不至师尚诏反河南,至五河,兵败散,独与数骑走莘县,擒获之在镇三年,商民称其简静瓯宁李尚书自吏部罢还,所过颇懈慢公劳送礼有加,李公甚喜,叹曰:“李君非世人情,吾因以是识其人”景王封在汉东,未之国,诏命德安造王府,公董其役奏水灾,乞蠲贷亲行鄂渚云梦间,拊循之
公仕宦二十余年,未尝一日居家山东获贼,湖广营造,东南平倭,累有白金文绮之赐而提督采运之擢,旨从中下,盖上所自简也公事母孝谨每巡行,日遣人问安还,辄拜堂下母茹素,公跽以请者数,不得已,为之进羞膳
在江陵,有所使吏迟至公问其故,言:“方食市肆中,又无马骑”故事,台所使吏廪食与马,荆州夺之公曰:“彼少年,欲立名耳”竟不复问所居官,廉洁不苛采办银无虑数百万,先时堆积堂中,公绝不使入台门第贮荆州府,募召商夷,赏购过当,人皆怀之故总督三年,地穷边裔,而民夷不惊以是为难
余与公少相知,诸子来请撰述因就其家得所遗文字,参以所见闻,稍加论次,上之史馆谨状
(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译文:
李公名宪卿,字廉甫世代居住在苏州昆山的罗巷村,以务农谋生,到他的父亲时开始入住县城山阴萧御史鸣凤认为他的外表奇特,就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显达,我闲常时看过他写的文章了”李公被选任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多次升职担任了郎中他属下的官吏,没有不感念他的恩德的江南的土地情况相差不大,可是税收差别悬殊巡抚傅都御史商量对这些田地收#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相同的税收李公当时在粮储道任职,制定法规摊派税收适中,最是简便易行
他升任山东按察司副使,担任临清兵备在这之前,敌人逼近京城,并多次扬言要从井陉口进兵掠夺临清临清连结漕运通道,是商贾聚集的地方,人们惊惧恐慌,李公对此很镇定有人因为李公任地动荡,想给他调动李公说:“哪里要紧张到这种地步?”他在其管辖的边境上驻扎了几万军队,调遣安排得法,敌人最终也没有到来师尚诏在河南造反,进攻到五河,军队失败溃散,他只跟几个骑兵逃到莘县,李公抓住了他在任三年,商民称赞他政令简便不苛刻瓯宁李尚书从吏部被罢职还乡,经过的地方官员很是怠慢李公却以礼迎送,倍加热情李尚书很高兴,赞叹说:“李君不像常人薄情,我通过这件事因此了解他的为人”景王的封地在汉水以东,还没有到封地,皇帝就下诏在德安建造王府,李公督察那里的工役又因为水灾上奏,请求朝廷减免租税,借放钱粮他亲自在鄂渚云梦之间巡查,安抚当地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