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校本研修视频会议观后感


2012年12月27日,我们在六楼多媒体参加了**市教科院组织的校本研修视频会议,由上海教科院王洁教授做了《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修》 。报告共分为三大部分:我们所倡导的课例研究;教科研需要怎样的技术和能力;几点建议 。

一、报告的主要内容

王教授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几条途径:日常自然积累;有计划的专业学习(听和读),可以解决工学矛盾问题,可能利用业余学习,迅速获得大量信息;着眼于教育问题的探索性实践,即研究性教学 。

理想的做法:明确目的,理清思路,积累、反思、总结 。但这需要高度的专业自觉性,这是专业人员的做法 。

可行的做法:以课为载体,在一段时间(短则三、五天,长则数月)内,集中关注点,进行设计,想一想每一步大概怎么做,积累经验和认识 。这需要与同事使用,多角度观察,开发差异资源 。

1、我们所倡导的课例研究--从一个例子开始研究

实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交流

主动参与才有意义,如何让学生参与进来,并达到实际教学目标,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

教师的板书应对培养思维有价值,让学生说什么比让学生说更重要 。从本节课看,按照自主尝试(独立思考,即问题“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小组交流(即问题“你是怎么想的,说给同伴听”)--全班反馈(即问题“还有其他方法吗?”)

问题:有听课老师发现,一个小组七个人中,只有三人自始至终听,如果学生听懂了,会不会放弃自己的算法 。

在调查学生后发现:85%的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仅有1人知道3种方法 。

反思:教师的哪些行为导致学生偏差 。教师的语言问题,少了引导学生沟通的话 。板书是引导学生思路、整理学生思路的 。精彩的导入固然重要,退场亦有讲究,要有总结 。

引申问题:

什么叫交流?交流就是让学生充分说话,说什么更重要,学生与学生之间要相互理解 。

什么是上课?上课是以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为目的,直面“学习”,必须成为“上课”诉求 。

什么是“以学定教”?学生知识准备状态、参与状态、学习风格 。

研究方法:行动中研究,行动中学习,一边工作,一边研究 。行动中学习,需要学理论、学经验,不要拒绝理论,也不要认为理论能解决一切现实问题 。为教师创造学习需要,有了需要才能学习 。

所以,以课为载体,正式与非正式结合,是有效研究形式 。研究过程是强化合作交流,开发差异资源 。研究的关键:有主题,有基点,有方法,有改进 。积累情境化知识,关注原有经验,关注学习获得 。

教学设计(备课)、课堂观察(听课)、反馈会议(评课)是一个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