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超市|经验交流;让课程成为“超市”
经验交流;让课程成为超市
作为课程的参与者,个人认为目前我们的课程,其超市特征还不够鲜明 。这样说的理由有三个:一是既然是超市就应当让顾客充分自选 。据我所知,不少学生的课程都是班主任老师代选或者由学校调整的,有些学生因不喜欢而在混课程 。二是既然是超市,可供选择的商品应该琳琅满目 。选项后我们发现个别课程报名者众多,而另一些课程参与者寥寥无几,但是又没有其他的选择,只好退而求其次 。这说明我们的课程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造成此情形的原因还有,我们课程超市推广宣传的力度不够 。有的学生在参与课程前对指导教师、对课程了解不多,无法真正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三是既然是超市,就应该有稳定的供货商 。但是我们的课程超市,如果一个课程的指导教师请假或者派出去培训,课程立马不上,就如超市断了货源,只能关门大吉 。同时,课程的时间、空间也因诸多因素无法保障,因此,课程超市的活动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
鉴于此,让课程成为超市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就此从课程设置、课程管理、师资建设三方面谈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
一、着眼课程设置,拓展超市内涵
1. 完善课程体系
完善的课程体系为课程实施搭建起可持续发展的框架,目前我们的课程几乎是孤立存在的,还没有形成递进式的循环,比如手工编织,七、八年级的编织内容分别安排了什么编织内容,内容之间有着又有怎样的关联度 。又比如素描色彩,有的八年级学生还在和七年级的学生一样练习最基础的打形,这是因为该生在七年级时并没有选择素描色彩课程,这样,他所学的内容就未能形成循环,就不成体系,这在活动质量上大打折扣,将会直接影响课程的有效实施 。
2.丰富超市内涵
我想,将课程超市建设与我校办学特色相结合应该是丰富超市内涵、凸显课程特色的不错选择 。我们要着力打造能够体现数字化、国际化、特色化的超市课程,比如快乐英语、外教沙龙、科技活动、信息技术课程等 。同时,还要将社团活动纳入超市课程,充分体现双语特色 。
3.提高课程品位
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侧重于学校特色建设外,我想,课程超市还应与地方发展,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 。因此,像国学、插花、烹饪、裁剪、摄影等课程也可以进入超市 。
4.实现自主选择
我看过关于浙江某校课程超市自选的报道 。假期,该校的课程指导教师们在校园里展示经学校筛选的上百个课程,每个课程都有本课程介绍、指导教师介绍、招生人数,还有招徕学生的广告语 。学生集中在这些课程前面边看边问边选,最后填写下心仪的课程,交给相应的老师 。老师认可后就收下报名表,额满为止 。学校根据师生互动选择情况,淘汰报名人数少于一定人数的课程,最后确定正式实施的超市课程 。我觉得我们也可以照做,真正实现超市课程的自主选择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超市个人工作计划怎么写2022
- 工作计划|超市2022年度工作计划模板
- 工作计划|超市下周工作计划怎么写
- 新课程|《新课程怎样教》读后感
-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读书心得
- 实践论读后感|《小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读后感
-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读后感
-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学习《课程标准》读书心得
- 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读《美术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放学后的课程表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