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著读书笔记|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三 )
由此 , 我不禁想到:我也是一位教师 , 参加课程改革也有十年了 , 素质教育天天高喊 , 可是 , 我们的素质教育和美国的素质教育究竟有何区别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 。看完这本书后 ,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反省之中 。
美国的孩子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 , 分科选择不同的学段进行学习 , 而我国的孩子只能按年级学习各门功课 , 可见美国教育重视个性发展;美国的孩子在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写调查报告 , 而中国的学生在上大学时 , 才开始学习写调查报告 , 可见美国认识到社会对孩子成长作用很大;美国的孩子每到一个地方 , 社区里都有球队可以参加 , 而中国的学校里很少有自己的球队 , 看来美国比较清楚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培养团队意识;美国的孩子从小学开始 ,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搞一个“职业日” , 请社会上各行各业 , 甚至“三教九流”的人到学校来给孩子们介绍各自的工作 , 什么律师啦、拍卖行的拍卖师啦、汽车推销员啦、消防队员啦、警察啦、运动员啦、作家啦 , 等等等等 。从“职业日”里 , 孩子们学到的并不主要是干什么能赚多少钱 , 他们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社会上的人到底是怎样存活的?因而 , 孩子们对职业的选择从小就是五彩缤纷、五花八门的 , 也能了解到社会竞争的残酷 。而我们中国的孩子受几千年的陈旧思想观念影响 , “两耳不闻窗外事 , 一心只读圣贤书” , 对社会的了解少之有少 , 在父母的庇护下把社会想象的过于美好 , 长大后社会竞争力低下 。从这些对比中不难看出美国在教育真正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 他们把人看成教育的主体 , 那么教育面对的“人”就是学生 , 也就是现在我国讨论的“谁是教育的主体”的问题 。当我们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主体 ,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人 。
我们正在进行课改 ,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组织者 , 以学生为主体 , 采用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 ,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己动手动脑动手 , 实践探索、合作交流 。把课堂还给学生 , 把快乐还给学生 , 让孩子们在极度轻松自如的心境下自主探索与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 , 例如我们现在开设的活动课或综合实践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活动 , 还可以增加一些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活动 , 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选择体验的职位 , 学会承担、学会接受 。但是 , 我们对学生所进行的素质教育还仅仅只限于各个学校 , 学校不可能包容整个社会 , 它不可能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环境让他们去感受 , 去体验 , 而社会又没有积极有效地配合学校 , 建设相应的设施 , 开展各种相应的活动 , 所以 , 中国的素质教育只浮于表面 , 还没有深入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2022年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5篇
- 工作计划|2022一年级安全教育工作计划怎么写
- 工作计划|小学2022安全教育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教育局2022年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2022年教育科研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2022年健康教育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幼儿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计划怎么写
- 工作计划|教育教学个人计划范文2022
- 工作计划|2022年继续教育个人计划
- 工作计划|教育机构2022年度工作计划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