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玩:班级管理的奖励资源( 三 )


第三,要以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来制订具体的奖罚规范 。
为什么要以这种形式来制订奖罚的规范呢?其实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更能贴近学生实际,同时又能达到有一定的度 。民主是为了调动学生关心班级,爱护班级的积极性,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同时也使奖罚的规范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奖罚的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口味 。也即好玩 。增添学生的乐趣,使之更富有吸引力 。集中是为了实现对学生教育的正确导向,剔除低级无聊的内容和形式等不健康的东西 。因此,在制订班级的奖罚规范以及奖罚内容时,必须建立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班级管理的看法的基础之上(当然也应包括家长的看法),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如集体讨论,个别询问征求意见等来实现民主这一步,然后由班主任牵头,进行综合取舍,在征得学校的同意的情况下,最后明确界定班级日常学习生活对错好坏的标准,进而形成一定的规范条例 。这其中还需注意三个方面:
(1)是条例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从多奖少罚,重奖轻罚的方面去思考 。规范表达方式要以做得如何该如何奖为主,尽量避免如果不怎么做就怎么罚的内容出现,要从减轻学生因错而可能引起负疚感的目的出发,强化学生做好就获奖,弱化做不好就受罚的意识 。
(2)是对于奖励的内容要注意引导学生尽量避开传统的物质奖励,侧重于以玩为内容的精神奖励 。如某同学在某一时间段里,哪些方面做好了,可以让他为全班同学选择一首歌,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里,提供给全班同学欣赏,为该生展示其欣赏水平提供平台,满足他张扬个性的欲望;或者让他设定一个问题,由全班同学来回答 。满足他展示自己智力水平高的成就感以及他涉猎学习领域广阔的优先感,等等类似于此的既新颖又简单,同时又有意义的奖励内容 。这种奖励内容比起奖励一本笔记本,一支笔或其它具体的实物奖品,其实更具有诱惑力 。学生会觉得好玩,有意思,会促使他们为了得玩而努力去争取获奖,以满足得奖所要求完成的条件 。这种结果实际上就是我们制订奖罚规范的真正目的 。
(3)是奖罚内容应虚实结合,以奖实罚虚为原则 。学生毕竟还是学生,犯错总是难免的 。为了更好地实观重奖轻罚,以奖为主的宗旨,不使学生自尊心受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规范还需虚实结合 。所谓虚,从逻辑的角度上说即是外延要宽些,奖罚的内容要有模糊性,而实即是内涵要大些,奖罚的内容要有比较强的明确性 。正确地把握好这两者的运用尺度其实很重要,它可以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更大的弹性空间,有利于我们更符合实际地解决问题,达到保护学生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吸引力 。比如迟到旷课,不遵守课堂纪律,受罚是肯定的 。但具体该如何罚呢?就有很多种的选择 。如果我们在制订规范的奖罚内容时,对处罚的方式作出非常明确的规定,如写检查或通知家长等,实际上也就拒绝了给学生一种补救的机会,这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是弊多利少的 。而假如我们使用灵活的字眼表达,如批评警告或者丧失受奖励的机会等,那么提供给我们最终处理问题的方法就很多了,也就为我们依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 。比如对一些具有持续性性质的处罚,我们就能以以观后效的形式进行取舍,变罚为奖,一箭双雕 。(学生在受罚的一段时间内,如有了进步,就以奖的形式减轻处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