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发现》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
2、 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细心观察,认识事物,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
3、 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例文引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或新现象 。
2、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
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述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这是三年级最起始年级的习作教学的一大难点 。
三、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寻找新的发现 。
2、在黑板报上专辟一个角,为“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每天写下自己的发现,做到每日更新 。
四、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师说“发现”
1、谈话 。小朋友,春天来了,你们有没有新发现呢?你们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2、师说“发现” 。最近几天,老师也在留心我们的生活,我也发现了许多新情况 。我发现柳条在发芽、长叶了,嫩绿的柳条在微风中,轻轻飘呀飘,真像小姑娘的长发;我发现一场绵绵的春雨过后,小草长得更快了,花儿开得更欢了;我还发现春天来了,阳光更暖和了,我们小朋友穿的衣服越来越少了,人呢,越来越精神了 。
(二)、范文引路,学会“发现”
1、导入:老师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刘常宁小朋友也有一双会发现#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的眼睛,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许多让他喜欢的东西,你们想知道吗?2、学生自读 。思考:他发现了哪些令他喜欢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怎样的?
3、讨论交流 。重点讨论发现了什么?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他是怎么会发现的?
4、教师小结:你看,小作者多么会发现,他不仅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 。小作者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们也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吗?
(三)、走进生活,寻找“发现”
1、走出课堂,走向校园,寻找“发现” 。
2、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去草丛,去树林,去池塘,去田野,寻找“发现” 。
(四)、各抒己见,细说“发现”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要求:力求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什么时候发现的;什么地方发现的;发现了什么;发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2、 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先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教师相对进行评价 。再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
3、 同桌再次互相交流,相互评价修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