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写反思|教师如何进行反思( 二 )
在杜威的用法中 , 反思一词更接近我们汉语中的寻根究底、这层意思 , 在后世英语国家教育界关于反思的论述中 , 基本上被保留了下来 。惟一不同的是 ,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对反思的研究中 , 学者们更多的不再是单纯地讨论这种思维的性质 , 而是转为关注反思与行动的关系 。这样 , 反思也就有了另一层意思:在行动之后(包括行动之中)进行的反溯性思考 。这层意思 , 由于更接近汉语中反思一词的字面含义 , 所以在我国某些相关的讨论中 , 几乎成了对这一概念的惟一阐释 。这种理解固然没有错 , 但如果忽视了反溯性思考的性质仍须具备杜威早期论述中的寻根究底的精神 , 则很容易使反思在教育实践中的价值表面化、肤浅化 。
教育界将反思与行动结合起来 , 进而视反思为行动改进的途径之一 , 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行动研究的复兴巳经比较普遍地得到了认可和重视、舍恩(Donaldh schon)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行动中反思的意念 , 因迎合了教育界最近20多年所追求的不脱离现实情境、在持续的实践中改进的需要 , 而很快为教育界所接受 , 这再推进了教育界对反思的重视 。
如果说杜威的论述为我们阐明了反思的内在性质 , 舍恩的观点使我们认识了反思与行动在形式上(尤其是时间维度上)的关系的话 , 那么 , 范梅南(M.Van Manen)的框架则开阔了人们对于反思与行动在内容维度上关系的认识 。范梅南将反思分为技术理性的反思、实践反思和批判反思3个层次 。范梅南的框架 , 被此后的学者广泛引用 。
我们研究课题中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 , 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 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师能力发展的途径 。这种反思有三个特征:反思既是内隐的思维活动又是外显的探索、搜集、探究的行为 , 反思有较强的对象性 , 消除困惑 , 解决问题 , 促进实践合理性是反思的目的;反思需要当事者有较强的道德感和较好的意志品质 , 因为反思是一种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 , 通常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 , 是诱发痛苦的行为 。
2、反思型教师:
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针对技术型教师(teacher as technician )观的弊端 , 提出了要把教师培养成为反思型教师的观点 。
与技术型教师不同 , 反思型教师将注意力转向了教育的目的、教育行为的社会后果与个人后果、教育的伦理背景以及教育方法与课程的原理基础等更宽广的教育问题上;转向了所有这一切与课堂实践的最直接现实之间的密切关系上 。具体地说: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物业安保工作计划表怎么写
- 工作计划|2022年园务工作计划怎么写
- 工作计划|电话客服工作计划怎么写范文
- 工作计划|员工培训工作计划范文怎么写
- 工作计划|车间主任工作规划怎么写
- 工作计划|2022年服务员工作计划怎么写
- 工作计划|大堂经理2022工作计划怎么写
- 工作计划|前台周工作计划怎么写2022
- 工作计划|客服部2022年工作计划表怎么写
- 工作计划|学生会实践部工作计划怎么写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