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栻《原游东山记》原文及翻译( 二 )


张公饰又说:忠宣公居住在这个西边的偏房里,房子很小,跟寺庙里的和尚相邻很近 。几个孙子还很小,有一天孙子与寺里的和尚玩耍,和尚不知道忠宣公是前宰相,和忠宣公的孙子互相辱骂,正好从忠宣公跟前经过,话语中还暗暗地牵扯到忠宣公 。忠宣公很淡然地对待,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第二天,和尚非常后悔,惭愧拘束很不自然,到他家里来谢罪,忠宣公最终也没有说一句多余话,还像当初一样对待他们 。永州的读书人有时有见到忠宣公的,忠宣公循循善诱,亲自加以教导 。有一天,刚刚坐定,有人轻率冒失地问道:“范某某和您是什么亲戚关系呢?”竟然直呼范文正公的姓名 。当时忠宣公的两个儿子在旁服侍,惊恐害怕得汗都冒出来了 。忠宣公皱着眉头,很久才说:‘是我已去世的父亲 。’轻率说话的人非常恐惧 。过了一会儿,忠宣公又以温婉的言辞安慰他,以后也一直跟他保持着联系 。忠宣公的气概度量,虽然说有上天赋予的因素,大概也是靠后天的学习修养磨练而成的吧 。
于是,在座的各位一齐说:江山还和从前的一样,可是忠宣公却无缘再见到了 。像张公饰他们,还能够有幸见到 。他们记得的细节还这样详尽,岂是容易做到的?而这房子,经过战火焚毁之后,还能独自保存至今,屹然不倒;我们这些晚生后辈,也能够听到忠宣公的事迹,又哪里是偶然巧合的呢?
【张栻《原游东山记》原文及翻译】不过我曾经写过以下文字:张栻庚午年(公元1150年)来到永州时,寺庙里有个叫法贤的和尚,八十岁了,对我说:范丞相居住在这里的时候,我是个小和尚,经常看见忠宣公每逢农历的初一和十五,一定把皇上赐与的书信及实物陈列,摆在正堂之上,率领家人与子弟,拜两拜,匍匐着阅览 。唉,忠宣公不忘忠君爱国到达这样的境界啊!范仲淹所说的“在朝廷任职,就为百姓的疾苦担忧;在遥远的乡间,就为君王的社稷担忧”,范文正公的思想,忠宣公真正继承了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