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高柔传》原文及译文
《三国志·高柔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 。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 。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菅长 。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 。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 。”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
【《三国志·高柔传》原文及译文】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 。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因事诛之,以为刺奸令史;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 。
鼓吹②宋金等在合肥亡逃 。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 。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 。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 。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 。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 。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太祖曰:“善 。”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
文帝③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 。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 。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 。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 。”帝不即从,而相诬告者滋甚 。帝乃下诏: “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 。”于是遂绝 。
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④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 。帝怒甚,遂召柔诣台⑤;遣使者承指至廷尉考竟勋,勋死乃遣柔还寺⑥ 。
[注]①太祖:曹操 。②鼓吹:军中鼓吹手 。③文帝:曹丕 。④治书执法:官职 。⑤台:尚书台 。⑥寺:廷尉官署 。
译文:
高柔字文惠,是陈留郡圉县人 。高柔的堂伯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当时高干呼唤高柔到河北,高柔于是与宗族一起去依附高干 。曹操平定袁氏以后,任高柔为菅县县长 。县里人平素听说过高柔的名声,一些奸邪的县吏听说他要来,全都自动地离去 。高柔发布教令说:”过去邴吉当政时,手下的佐吏曾经有过错,还能够容忍他们 。何况此县的这些佐吏,并没在我手#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下有过失呢!把他们都召回来恢复职务吧!”那些离去的县吏全都回来了,并且都勉励自己,结果全都成了好县吏 。
高干归降曹操,次年就以并州叛曹,高柔虽没有参与,但曹操却想因事而诛杀他,命他为刺奸令史,但高柔做得十分好,处法允当,狱中无滞留未判的犯人,辟他为丞相仓曹属 。
军中乐手宋金等人在合肥逃跑了 。按照旧法,军队出征时,士卒逃亡,要拷问审查他的妻子儿女 。但太祖仍旧担心不能止息士卒逃亡,对于宋金的惩罚之刑更加重了 。宋金有母亲、妻子和两个弟弟都在官府中服役,主管这件事的人上奏要将他们全部杀掉 。高柔上奏说:”士卒逃离军队,实在是可恨,然而我私下里听说逃跑的士卒中也时常有后悔的 。按照我的意见,应该宽恕他们的妻子儿女,这样做第一可显示出逃跑的人不讲信义,第二可以使逃亡的士卒产生归还这心 。如果按照原来的旧法,就已经断绝了他归还的愿望,假如再加重刑罚,恐怕现在正在从军的士卒,见一人逃亡,怕自己也被株连,也会跟着一起逃走,以免遭到杀害 。这样加重刑罚不是用来制止士卒逃亡的方法,而是使叛逃士卒的数量更增加的方法 。”太祖听后说:”很对 。”当即停止了重刑,不杀宋金的母亲和弟弟,大批的人也因不用重刑而得以活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