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轩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竹轩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先生名伦 , 字天叙 , 以字行 。性爱竹 , 所居轩外环植之 , 日啸咏其间 。视纷华势利 , 泊如也 。客有造竹所者 , 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 , 何可一日相舍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 。
早承厥考①槐里先生庭训 , 德业夙成 。甫冠 , 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 。凡及门经指授者 , 德业率多可观 。槐里先生蚤世 , 环堵萧然 , 所遗惟书史数箧 。先生每启箧 , 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 , 我后人不殖 , 则将落矣 。”乃穷年口诵心惟 , 于书无所不读 , 而尤好观《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 。雅善鼓琴 , 每风月清朗 , 则焚香操弄数曲 。弄罢 , 复歌以诗词 , 而使子弟和之 。识者谓其胸次洒落 , 方之陶靖节、林和靖 , 无不及焉 。
居贫 , 躬授徒以养母 。母性素严重 , 而于外家诸孤弟妹 , 怜爱甚切至 。先生每先意承志 , 解衣推食 , 惟恐弗及;而于妻孥②之寒馁 , 弗遑恤焉 。弟粲幼孤 , 为母所钟爱 。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 , 长则挈之游江湖 , 有无欣戚 , 罔不与居 。逮子华官翰林 , 请于朝 , 分禄以为先生养 。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 。乡人有萁豆相煎者 , 闻先生风 , 多愧悔 , 更为敦睦之行 。
先生容貌环伟 , 细目美髯 。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外 。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 , 藏于家 。
先生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 , 有莫逆好 。瀚自致政归 , 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 。且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 。学士之子守仁 , 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于乡 。累世通家 , 知先生之深者 , 固莫如瀚 , 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 , 以备太史氏之采择焉 。
【《竹轩先生传》原文及翻译】(选自《王阳明全集》)
译文:
①王先生名伦 , 字天叙 , 以字行于世(世人多仅称呼他的“字” , 而不熟悉他的“名”) 。先生天性爱竹 , 所居房屋周围种满了竹 , 他每天在竹林中歌咏 。先生对繁华富丽、权势财利 , 淡泊得很 。有客人拜访他竹中居所 , 他就指着竹林告诉客人说:“这就是我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朋友 , 怎么能一天离开它呢?”学者因此称他为“竹轩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