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金濂传》原文及译文( 二 )
福建贼邓茂七等人作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阶去征讨,不胜 。十三年(1448)十一月,朝廷大发兵,命宁阳侯陈懋等人为将军前往征讨,用金濂参赞军务 。他们到达时,御史丁蠧已大破贼人,邓茂七死,其余的贼人拥戴他哥哥的儿子邓伯孙占据九龙山,抵抗官军 。金濂与众人商议,便用弱兵引诱他们出来,而埋伏的精兵便攻入他们的堡垒,于是擒住了邓伯孙 。皇上于是调张阶去讨伐浙江之寇,而留下金濂扫平还没攻下的其余贼人 。正值英宗被俘,军事紧急,金濂被召回 。议论者纷纷弹劾金濂无功,景帝不问,加封他为太子宾客,支给二职俸禄 。不久他改任户部尚书,进封为太子太保 。
【《明史·金濂传》原文及译文】当时四方用兵,粮饷需要紧迫,金濂全面安排计划,提出十六项节减开支的建议上奏实行,国家用度得以不缺乏 。不久,上皇回来了,也先请如先前派遣使者往来,皇上坚决拒绝 。金濂一再上疏劝谏,皇上不听 。当初,皇上即位时,下诏免除景泰二年(1451)全国租税的十分之三 。金濂传檄有关官员,只减征米麦,其他折收银两和布匹丝帛的照旧征收 。三年二月,学士江渊对皇上谈到此事,皇上命户部调查处理 。金濂心中惭愧,抵赖说没有 。给事中李侃等人请询问天下有关官员违反诏令的原因 。金濂担心事情败露,便说:“银两布匹和丝帛,诏书上没写明,如果一概减免,国家用度怎够开支?”于是给事中和御史都弹劾金濂失信于民,使人民怨恨国家,并且还揭发了他的阴事 。皇上想宽宥他,而李侃和御史王允极力反对,遂把他关进都察院监狱 。过了三天把他放了出来,削去太子太保之衔,改到工部 。吏部尚书何文渊说理财非金濂不可,于是又调他回户部 。金濂上疏自述,顺便请求退休,皇上安慰挽留他 。东宫太子建立后,恢复金濂太子太保之衔 。不久他又提出节减军匠和僧道人员过滥的食粮等十项建议上奏 。五年,他在任上去世 。以军功追封他为沭阳伯,谥荣襄 。
金濂刚毅果断,有才干,但对待属下多暴怒 。在刑部时,他执法过严 。到他任户部尚书时,正值用兵,国家财物短缺,颇采取厚敛的办法来保证供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