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4篇( 四 )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4篇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孩子,对父母来说,孩子意味着他们对美好明天的希望 。而要让孩子达到父母的殷切企望,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成长阶段,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知识,作为教师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过得难过或者欢乐 。他们可以成为打击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 。在所有的情况下,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退步,老师的态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既然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呢?海姆G吉诺特博士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启发 。
一、老师应该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4篇】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怀,实验并取得成就 。
二、老师应该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 。(比如训斥、嘲讽等 。)
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内心产生罪恶感 。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的恰当的帮助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意识到自己不能对孩子们采取疏远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以及其他各种伤害 。
三、要和孩子们恰当的交流 。
老师要了解孩子的思想,要抓住孩子的心 。要把孩子看作是会憎、会爱,有矛盾、情感的复杂人类之一 。为了减轻他们的敌意,老师应该尽可能的提供机会让孩子体验独立的滋味 。孩子得到的自治越多,他们的敌意就越少;孩子越是自我独立,他们对比别人的怨恨也越少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做到和孩子恰当的交流,交流不仅能够改善教学,而且是教学的关键 。
四、要学会表扬孩子 。
老师当对孩子表达对他的努力、帮助、工作和成就的赞赏,然后由孩子本人对自己做出判断 。要尽量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表扬孩子的品性,只有不判断孩子的品格和个性的表扬,才能消除孩子的焦虑,让孩子没有顾虑的进步 。要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 。
同学生交谈是一门学问与艺术 。这种学问和艺术来源于日常和学生们相处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积累,而这种积累体现在平时和学生之间的言语交流 。
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水准的交流能力 。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 。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 。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
一个好的老师不但要看专业书,也要看更多的关于心理方面的书 。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掌握了学生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和学生共同,塑造一个合格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