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4篇( 五 )


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就要学会倾听 。老师在和学生打交道时,缺乏倾听学生的声音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期,思想和言行虽然还不成熟,可是并不是说他们说的都不对,教师在这方面更多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让学生做件事,而学生有时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及时表达了也会被老师否决,反而无法很好的完成 。因此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有时要把孩子以成人对待,这样才能更好得了解孩子想什么,对待问题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
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就要学会弯腰 。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已经习惯于站着说话,站着发号施令,站着做我们习惯的一切,学生们接受的是老师的思维和主观愿望,而老师很少考虑学生的内心想法 。尤其是当我们的想法和学生的想法冲突时,总会强加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令学生大失所望,不去考虑学生的感受 。如果你弯下腰来和学生一样高时,再去和学生交流,试试会有什么结果?当你不再居高临下,与孩子完全处于平等时,孩子才会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你 。弯下腰,这一步很关键,因为不管孩子的想法对还是不对、有无道理,你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才可能教育孩子
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就要不断学习 。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事情,老师更要不断的学习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的接受能力成倍提高,教师会发现如果不学习,对于学生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对于师生交往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现象,教师会无从下手,无法解决 。教师只有更多地去学习,才能走向学生教育的细腻化,走向自我知识的更新化,自我素质的完善化 。
当我们用太多成人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时,我们的学生从小变成了小大人 。我们把准点定位于成人孩子终归要成长为大人,这样被我们所忽视的恰恰是孩子他们是一个成长中的人没有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以我们的目光和要求为准则,这也许就是我所期待和努力的,也正是我们所忽视和丧失的 。整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