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志山团队ACS AMI: 含二苯胺侧基的高性能简单型非稠环电子受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导语:研究人员设计并合成了四种新型简单的非稠环电子受体分子:H–2F、CH3–2F、OCH3–2F和SCH3–2F , 并与聚合物给体PBDB-T共同制备了一系列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 , 并比较了相应的性能 , 光电转换效率(PCE)最高达12.28% 。
1.前言
近几年来 ,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 稠环非富勒烯受体(FREAs)的问世使得OSCs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PCE)达到18%以上 。 然而 , 大多数高性能FREAs的制备涉及多步有机合成和低产率的闭环反应 , 这成为未来实际应用的瓶颈之一 。 随后 , 研究人员开发出低成本和简单型非稠环电子受体(NFREAs) , 通过借助分子内非共价相互作用 , 如F··H、S··O和S··N等 , 可以构建具有平面分子主链的受体分子 。 然而 , PCE超过12%的NFREAs种类较少 , 结构与属性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建立 。 因此 , 有必要进一步开发新型高性能NFREAs 。
深入分析FREAs的工作机理可以启发合理设计新型的非熔合受体 。 A-D-A型FREAs的主要分子特征包括:(1)平面梯形核(D单元)有利于电子离域;(2)D单元与端基(A单元)之间的强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效应可增强长波吸收;(3)分子侧链可以确保受体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 并防止它们在固态下形成过大的聚集体 。 三芳胺(TAA)具有三维(3D)分子构型和较强的给电子能力 , 不仅能有效抑制分子的过度聚集 , 而且能增强ICT效应以拓宽吸收 , 已被用于构建非富勒烯受体分子 。 然而 , 这些分子的PCE尚未突破5% 。 因此 , 开发包含TAA单元的高性能NFREAs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
图1:相关分子结构与性能比较
2.简介
考虑到上述的因素 , 近日 , 北京师范大学薄志山教授研究团队设计并合成了四种新型简单的NFREAs:H–2F、CH3–2F、OCH3–2F和SCH3–2F 。 研究人员选择四噻吩作为中心核单元 , 二苯胺单元作为侧基单元 , 因此可以减少分子畸变并确保分子主链的有效共轭性 。 同时 , 通过改变二苯胺单元上的取代基 , 可以调节受体的吸收和能级以及共混膜的电子迁移率和形态 , 这些NFREAs具有450到880 nm宽吸收带 。 此外 , 与其它三种受体不同 , CH3-2F可以在给受体共混膜中形成有序的分子堆积和表面取向 。 单晶分析表明 , CH3-2F可以形成二维电子传输网络 。
图2:相关器件的光伏性能
研究人员随即基于聚合物给体PBDB-T分别与四种NFREAs制作了相应的OSCs器件 , 并比较了它们的光伏性能 。 结果显示 , 苯基单元上的取代基对器件性能有很大影响 , 从甲硫基改为甲基时可以显著提高PCE从6.67%到12.28% 。 CH3–2F在分子取向上显示出更有序的分子堆积 , 这有利于实现更高的电荷迁移率 。 同时 , 基于PBDB-T:CH3–2F共混膜显示较小的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 , 并具有与聚合物给体更好的相容性 。 这项研究表明 , 细微的分子变化可以显著影响NFREAs的光伏性能 。 此外 , 该工作为开发具有侧边二苯氨基取代基的高性能NFREAs提供了一个新的分子平台 。
图3:相关器件的光伏性能
3.总结
综上 , 该工作为设计更高性能的NFREAs开发出一种新的策略 , 相关研究成果现已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 题为“High-Performance Simple Nonfused Ring Electron Acceptors with Diphenylamino Flanking Groups” 。
本文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 , 非稠环受体 , 分子堆积 , 电荷传输 , PBDB-T , H–2F , CH3–2F , OCH3–2F , SCH3–2F 。
4.材料
【|薄志山团队ACS AMI: 含二苯胺侧基的高性能简单型非稠环电子受体】PBDB-T:1415929-80-4
推荐阅读
- 销售数据如何为销售团队的每个成员赋能
- 新冠病毒中间宿主找到?中国团队公布最新研究,可能就在你的身边
- 3人团队做了一个私域社群续费率高达70%
- 探秘首支新冠药物研发团队,他们是与病毒变异较量的科研人
- 意大利天文团队发现“宇宙墙”!离地球约150亿光年,颠覆你认知
- Nature 子刊:国际科学家团队展示了光学频率梳三维成像技术
- 以前要24小时的基因组测序,中国团队只用了7分钟
- 美国科研团队:金星有很大可能存在生命
- 牛爱芳交底了!为邀请网友加入团队,甘愿占股0.01,网友:甩锅?
- 信号可增强4.9倍!中科大团队开发了用于早期肿瘤诊断的智能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