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咏》教学设计

《花之咏》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含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学习第一人称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 。
3、通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
教学重难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这句话的理解 。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喜欢?
2、揭题、板题、读题
3、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字典,记录下“咏“字的几个含义,谁来说一说?
(“咏”在字典里有两种意思:一是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地诵读吟唱,如“歌咏”;二是用诗词等来叙述,如“咏梅”)那在“花之咏”中“咏”到底是第几种意思呢?(第二种)那课题就可以怎么解释?(花儿在歌唱)花儿在歌唱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
2、(课件检查生词学习情况)湛蓝、孕育、天幕、招徕、抚养、赠物、叹吁、聆听、啜饮、琼浆、芳香四溢、仰目朝天
三、再读课文,自主学习
这篇课文不但词语优美,句子更美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把你认为优美的句子画下来,想想为什么美,边读边作批注 。
四、交流学习,品读一至四然段
1、我是一句话,大自然把我吐了出来,又把我收了回去,藏在她的心室里 。
生1:这句话好在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我”比作“一句话”
师:文中的“我”指谁?
生1:文中的“我”指花 。
生2:这里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当作人来写 。(你从哪里知道的?)我从“吐、收、藏”这几个词知道的 。
师:(指名读,生评)每一个优美的句子就是一幅生动的画面 。老师也想来读读,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这句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自由说 。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指名读、齐读)

师:这个比喻句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比喻词为“是”)像这样结构和语言风格的句子,文中还有哪些 。
2、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 。
生1: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花”比作“星星”,还把“草地”比作“地毯 。
师:我能请问你“湛蓝”是什么意思?(深蓝)对,还有哪个词也写颜色?(碧绿)深蓝是(天空)的颜色,碧绿是(草地)的颜色 。作者把天空和草地的颜色写得如此鲜艳,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衬托花的美丽 。)(指一两名读 )
3、我是大地的女儿,冬天把我孕育,春天把我降生,冬天把我抚养,秋天催我入眠 。
【《花之咏》教学设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