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咏》教学设计( 四 )
(在说到“我是一句话”这一段#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时,可以引导学生猜猜大地说了一句什么话;第4段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谈谈感受,体会花的美好寓意;第7段,开展讨论“我”的幻想是什么?“我”追求的光明又是什么?这是本文的重难点 。“我”的幻想可能是对自己的孤芳自赏,希望自己更加的美丽,希望自己能和星星一样升上天空,希望自己永不凋零,希望自己被更多的人称赞等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地说;“追求光明”是“花”崇高的理想,这里可以适时介绍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
四、朗读背诵课文
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背课文 。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所学之后
1、课下搜集到的关于纪伯伦的更多信息,进行知识扩展 。
2、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当堂仿写一段 。进行交流 。
3、读一读日积月累中“读一读”中的词语 。
4、练笔:通过这首散文诗我们不但感受到花是美丽的,更体会到了花的崇高理想与追求,其实大地万物还有很多东西也有着崇高的气节,你愿意像作者一样为它们作词歌唱吗?(学生进行练笔)
《花之咏》教学设计(三)
《花之咏》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花》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本文作者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 。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是作者在借花喻人,作者已与花融为一体,诗一样的语言,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蕴涵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花之咏》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唱”,品读全文,更像是一封花的自白书 。
设计理念: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要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在自读的基础上自悟,进而再体会如何读好,让孩子“我口述我心”,联系上下文品读、体味,体现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把字写美观、工整 。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欢的段落 。
3、学习本文的结构和语言,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写一篇关于花的想像作文 。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
教学难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的理解 。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直接出示课题 。
2、“咏”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
3、花之咏实际上是咏花,那么课题是不是也可以改成咏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