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宝》教学反思3篇
《两件宝》教学反思(一)
一、谜语导入 , 引起兴趣 。在导课的过程中 , 我采用了儿童化的语言 , 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 , “十个小伙伴 , 分成两个班 , 大家齐努力 , 共同把事干 。”“站着在上面 , 用它来思考 , 我们看不见 , 智慧在里面 。”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调动了思维 , 既初步体会到手和脑的作用 , 又为下面学习打下基础 , 引起了兴趣 。二、初读课文 , 感知内容 。在学习短文时 , 我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读小短文 , 问问周围的同学 。”这样设计的目的 , 通过听读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文有个大体的印象 ,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 同时让学生教学生 , 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 ,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认读生字 , 培养能力 。在学习生字时我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法 。“请同学们把你记忆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 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识 , 促进学生交往合作的能力 。由“学会”变成“会学” 。同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 可以使识字变得生动有趣 。由于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 兴趣容易转移 , 生动变化的画面可增强直观性 , 让学生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 , 使学生真正做到了动口、动脑 。通过课间律动让学生再次兴奋起来 。四、回归整体 , 再次巩固 。语文教学应注重让学生在读中自悟、自得 。一年级的课文篇幅短小 , 应以朗读、背诵为主 , 因此我以指导学生朗读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 让学生读得充分 , 练得到位 。设计送字宝宝回家这一环节 , 让生字与课文再次相联 , 做到字不离词 , 词不离句 , 句不离篇 。教学中的不足:在教学中生字离开课文的时间有点长 , 以及对低年级语文课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 , 应该在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适当设计写字环节 , 让每堂语文课孩子都能动笔 。
《两件宝》教学反思(二)
《两件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歌 , 充满童趣 , 易于学生理解 。我选择这篇文章作为汇报课主要是考虑到字词教学和朗读教学能在一课时中得到展示 , 并根据这一要求制定了我的教案 。
我把字词教学作为了这节课的重点 , 注意训练学生听读识字的能力 , 并让他们自己圈生字宝宝、给字宝宝找朋友 。然后在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 老师做一些指导 。最后进行写字教学 , 由老师重点讲两个字 , 总结写字方法后 , 引导学生学习另外两个字 , 最后由他们自己解决三个比较简单的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