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宝》教学反思3篇( 二 )


这节课上下来之后 , 我自己感觉整堂课的思路和层次是比较清晰的 , 重点突出 , 难点解析也比较到位 , 这是优点 。缺点是一些细节处理不够好 , 比如:1 , 由于这篇课文未带拼音 , 学生在朗读字词时多多少少遇到了些困难 , 我只注意了给生字条和田字格里出现的生字注音 , 却忽略了其他字词 , 如“创造” , 造成了学生朗读上的错误 。而且在他们出现错误后我也没及时纠正 , 淡化了用拼音正音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 。2 , 在理解课文这一环节 , 我的处理略显冗长 。这是一篇很好理解的儿歌 , 没有必要一句一句地去分析 , 例如我问:“读了课文 , 大家知道了“两件宝”是什么呀?”就显得很没必要 。3 , 在进行写字教学时我忽视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 。虽然后来有所补救 , 但如果在学生提笔写字前就进行强调 , 效果会更好 。
在此 , 我要感谢在这堂课后给#from 本文来自 , 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我提出宝贵意见的老师们 , 在今后的教学中 , 我会取长补短 , 争取在业务上有更大的进步!
《两件宝》教学反思(三)

在设计本课时 , 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 , 希望让学生始终处于探索和发展的状态 , 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联系生活使学生主动认识生字、学习短文 , 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 。由此《两件宝》一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谜语导入 , 引起兴趣 。
在导课的过程中 , 我采用了儿童化的语言 , 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 , “十个小伙伴 , 分成两个班 , 大家齐努力 , 共同把事干 。”“站着在上面 , 用它来思考 , 我们看不见 , 智慧在里面 。”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调动了思维 , 既初步体会到手和脑的作用 , 又为下面学习打下基础 , 引起了兴趣 。
二、初读课文 , 感知内容 。
在学习短文时 , 我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读小短文 , 问问周围的同学 。”这样设计的目的 , 通过听读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文有个大体的印象 ,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 同时让学生教学生 , 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 ,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两件宝》教学反思3篇】三、认读生字 , 培养能力
在学习生字时我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法 。“请同学们把你记忆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 互相学习 , 互相启发 , 共同识字 , 共同品尝学习的快乐 。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因为小组的讨论可以引发学生思维的交流、补充 , 完善自悟过程 。同学之间的合作 , 可以汲取众长 , 再一次扩大信息量 , 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识 , 促进学生交往合作的能力 。由“学会”变成“会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