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由来及发展历史( 四 )
龙抬头节及其丰富的习俗是怎样形成的 , 又蕴含着哪些文化涵义呢?
据记载 , 从唐代起 , 民间就有了以夏历二月初二为节日的习惯 , 白居易有《二月二日》诗传世 , 其写“踏青”曰:“二月二日新雨晴 , 草芽菜虫一时生 。轻衫细马青年少 , 十字街头一字行 。”
而据民间传说 , 此节源起于唐朝:武则天称帝后 , 造了一个日月当空、普照人间的“曌”字做“圣讳” , 由此触犯了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派太白金星向四海龙王传旨:三年之内 , 不得向人间降雨!眼看人间地裂河涸 , 禾苗枯死 , 百姓生路断绝 , 一条司管天河的玉龙动了恻隐之心 , 它喝足天河神水 , 张口行起雨来 。霎时 , 暴雨如泻 , 人间一片欢腾 。大雨过后 , 违旨行雨的玉龙却被玉皇大帝打入尘世 , 还命太白金星将手中拂尘化为一座大山压在它身上 , 并立敕碑云:“孽龙违旨遭罚 , 永世受罪天涯;若想翻身回天 , 除非金豆开花 。”百姓急了 , 忙着去寻找“金豆开花” , 既为报答玉龙救命之恩 , 更盼它重新登天布雨 。二月初二 , 人们翻晒着玉米种子 , 忽然 , 有人想到:这金黄的玉米不就像金豆吗?炒一炒开了花 , 不就是“金豆开花”?于是家家生火支锅 , 爆炒起玉米来 , 同时设案焚香 , 把一盘盘爆开花的玉米摆上供案 , 齐声高喊:“金豆开花啦!”太白金星老眼昏花 , 见尘世宅院里一片金灿灿的绽着白絮的金豆 , 遂顺手收回拂尘 , 那玉龙随之抬起龙头 , 翻身腾跃空中 , 再猛吸一口天河之水 , 向人间喷洒了一场大雨 。玉皇有旨在先 , 不便食言 , 只好宣布赦免玉龙 。以后 , 人们便把二月初二叫作“龙抬头日” 。每逢这一天 , 家家爆炒玉米豆子 , 边炒边唱:“二月二 , 龙抬头 , 大囤满 , 小囤流” , 以此祈求龙王及时行雨 。
现代民俗学者认为龙抬头节的节日习俗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龙神信仰 , 如汲水“引龙”是把龙当作掌管雨水的水神;击杖“震虫”是把龙当作“百虫之长” , 借龙抬头而使百虫伏匿;撒灰作龙形以及吃龙食等 , 是想利用龙的形象驱赶吓跑各种毒虫 , 以达到避邪御凶、纳福求祥的目的 , 这正是崇龙习俗的文化涵义 。
但是 , 有人对龙抬头节是龙神崇拜的观点表示质疑:不仅汉族有龙抬头节 , 壮、苗、满、布依、侗、黎、畲、赫哲、鄂温克等少数民族同胞也有在二月初二过节的习俗 , 但其节俗本身以及解释该节俗起源的传说多与崇龙无关 。即使在汉族人中 , 也并非都以“龙”节相称 , 如南方地区苏、浙、皖、赣、两湖、闽、粤和台湾等省区的很多地方 , 在这一天祭祀的不是龙神 , 而是土地 , 故亦有以“土地会”相称的 。而在唐、宋、元的一些诗文作品和风俗资料记载中 , 这一天被称为“踏青节”、“挑菜节”等 , 节日活动有互赠瓜果谷种、迎富踏青等 , 皆与祭龙娱神无关 。由此可见 , 仅用龙神信仰来解释龙抬头节的原初文化内涵虽然省便 , 却无法对众多民族都以二月初二为节日、在节俗上呈现丰富多采的现象作出普遍的概括 。于是 , 问题又回到了为什么并非二十四节气之一的二月初二会成为通行全国的节日之上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初二班务工作计划表怎么写
- 工作计划|初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表范文
- 工作计划|初二2022年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 工作计划|初二2022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书范文
- 工作计划|幼儿园中班十二月工作计划表怎么写
- 工作计划|初二历史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初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范文
- 工作计划|初二语文上册个人教学计划
- 读后感|《宝贝宝贝》读后感
- 傅雷家书读后感|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