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由来及发展历史( 五 )
一种意见是 , 二月二之所以成为节俗 , 乃是古人对惊蛰与春分两个节气中“龙”的活动规律认识的产物 。《说文》十一谓:“龙 , 鳞虫之长 , ……春分而登天 , 秋分而潜渊 。”春分之前的节气是惊蛰 , 惊蛰乃“蛰虫惊而出走” , 作为鳞虫之长的“龙” , 自然也循此规律活动 。二月初二日一般处在惊蛰和春分之间 , 于是龙在惊蛰苏醒 , 至二月二抬头 , 到春分登天 , 便成想当然耳 。汉代以降 , 龙在世俗信仰中被赋予了兴云布雨的神性 , 而早春时节有无雨水与年成民生大有关系 , 故“龙”能否按时抬头、登天布雨 , 自然是民众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 。有些民族和地区的二月二节俗虽无祭龙和“引龙”之类活动 , 但节俗总与祈求风调雨顺、益助春播有关 , 这也是农耕文化的反映 。此说依旧不脱求龙布雨的窠臼 , 而且无法解释撒灰、杖击等龙抬头节的风俗行事活动 。
另一种意见是 , 二月二是从惊蛰节与春社日发展而来 。惊蛰的节气由来已久 。唐孙思邈《千金月令》载:“惊蛰日 , 取石灰糁门限外 , 可绝虫蚁 。”可见撒灰本是惊蛰节的习俗 , 是针对蛇、蝎等毒虫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结合《周礼》、《礼记》的记载与考古材料 , 则知惊蛰撒灰驱虫的习俗在周代已十分流行 。作为“百虫之长”的龙 , 人们在惊蛰前后对之祭祀 , 也是合情合理的 。春社日是人们在春季对社神(即土地神)祭祀的日子 , 宋代曾规定立春之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 。因惊蛰节与春社日一般都在农历二月 , 而且总是在二月初二前后数日内 , 所以两者逐渐合流 , 固定在二月初二这一天 。不少地区将二月初二作为土地神的生日 , 原因也在于此 。此说虽然对为什么不同地区的二月二会有不同的祭祀对象和习俗这一问题作出了说明 , 却无法解释另一个现象:宋元以前(如唐代)就已经有了二月二节、(以撒灰驱虫为节日活动的)惊蛰节和(以祭社祈年为节日活动的)春社日 , 三节并存 , 这个与惊蛰、春社不相干的二月二又是怎么一回事?
又有一种意见 , 以为龙#from 本文来自 , 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抬头节是从唐朝中和节发展而来 。据《旧唐书·德宗本纪》 , 贞元五年(789)正月 , 德宗诏曰:“自今宜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 。”根据宰相李泌的设计 , 中和节的活动有令百官进农书 , 司农献穜稑之种 , 王公戚里上春服 , 士庶以刀尺相问遗 , 村社作中和酒 , 祭句芒以祈丰年等 。如果当时民间已经有二月二节俗 , 谅朝廷不会有此安排 。再从白居易的《二月二日》诗咏以及《秦中岁时记》、《乾淳岁时记》、《熙朝乐事》等风俗史料记载看 , 唐宋乃至元明时的二月二节 , 或称踏青 , 或称采菜 , 并有村民以五谷瓜果种相遗等活动 , 多与李泌的设计相符(《新唐书·李泌传》有“民间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种相问遗 , 号为献生子”的记述) , 而后人以是日为土地神生辰的习俗 , 也和李泌关于村民聚社祀神、饮酒祈年的设计相通 。所以 , 这个在唐德宗之前不见任何史料记载的二月二节 , 当是由中和节流变而来无疑 。至于“引龙”祈雨、撒灰驱虫这些活动 , 既与设置中和节以庆春应时、祭社祈年的本义相通 , 又是就近融吸春分、惊蛰传统习俗的结果 , 惟其根脉依旧埋藏在中和节里 。说到二月初一变为二月初二的原因 , 是因民俗喜欢月日相叠的习惯使然 , 把二月一改为二月二 , 恰可使之在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等节日排列中显得更加合理有序 。此说貌似合理 , 却又经不起另一个角度的推敲:从风俗史料记载看 , 以二月朔为节日的习俗清初时还残存于华北地区 ,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的“二月”纲中 , 有二月一日“中和节”条 , 节日习俗为叫卖“太阳鸡糕”以祀日、焚烧“太阳钱粮”(五色挂钱)、逛左安门内“太阳宫”等 , 与唐代中和节祭祀句芒(一说即祭日 , 见陈久金、卢莲蓉《中国节庆及其起源》)的活动一脉相承;同时又有二月二日“龙抬头日”条 , 节日习俗为撒灰(引龙回)、煎食、开蒙、剃头等 。因知两节虽仅隔一天 , 但完全并立 , 且一祀句芒 , 一“引龙回” , 互不相干 , 可见以龙抬头节为中和节之流变的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初二班务工作计划表怎么写
- 工作计划|初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表范文
- 工作计划|初二2022年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 工作计划|初二2022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书范文
- 工作计划|幼儿园中班十二月工作计划表怎么写
- 工作计划|初二历史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初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范文
- 工作计划|初二语文上册个人教学计划
- 读后感|《宝贝宝贝》读后感
- 傅雷家书读后感|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