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安德列》读后感( 二 )
这一点 , 妈妈还是做得很不错的 , 比如在后面关于儿子吸烟的问题上 , 妈妈也是这样的态度 。虽然她强烈地反对吸烟 , 但她却没有直接对儿子提出任何的要求 。因为她觉得 , 儿子已经成年 , 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无论结果是好是坏 。假如是一个陌生人 , 她是绝对没有理由要求对方去戒烟 , 对于儿子也是同样道理 。不错不错 , 这样的母亲 , 真值得中国式爸爸妈妈好好学习学习 。
在恋爱问题上 , 安德烈居然也能够非常坦然地把自己的心路告诉妈妈 , 真是难得 。他询问妈妈 , 无论是对于爱情还是对 于老师 , 他到底是应该隐藏自己的感情还是应该坦然吐露?妈妈没有直接回答儿子关于恋爱问题的答案 , 她只告诉儿子 , 很可能在他遇到终身伴侣之前 , 恐怕要恋爱十次 , 可能受伤二十次 , 并且每一次的受伤 , 都是人生的必修课 。不过 , 他只要知道 , 他所需要的伴侣 , 是能够和他能够并肩站立在人生的船头 , 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他的手不放的人 , 伴侣的本身不应该是他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母亲放心大胆地让儿子跌倒 , 看着他跌倒 , 她只希望他能在跌倒的地方病爬起来 , 希望让阳光照进来 , 照亮儿子藏着忧伤的心 , 照亮他眼前看不见尽头的路 。
安德烈在德国的学校读书长大 , 所以经历的也完全都是西方的文化 。在学校里 , 同学们因为私立学校的精英思维而起了冲突 , 安德烈只是说了一句话:“让木屋里有和平 , 让豪宅里起战争!”这句话引自一位名叫Georg Buchner的德国领袖 , 他死的时候才二十六岁 , 他用法国大革命的标语来鼓动德国农民起来反抗贵族 , 这句话写在他十七岁写的书里 , 对一八四八年德国革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妈妈在回信里没有对于儿子的思想进行直接的评判 , 只是告诉儿子 , 理想主义是珍贵的 , 但也是脆弱的 , 容易腐蚀腐败 , 人们的正义感、同情心和革命冲动往往来自一种浪漫情怀 , 但却不是现实的对手 。所以 , 只能把这些感情放在心底 。
妈妈偶尔也与儿子讨论他那个年龄层的人所喜欢的音乐 , 比如嘻哈音乐 。妈妈说 , 小儿子让她看了些嘻哈的词 , 有很强烈的政治、社会批判意识 , 结果安德烈却告诉妈妈 , 其实现在流行的已经不再是政治 , 而是关于性滥交、粗话脏话、拜金主义、雄性沙文主义以及虚无主义 。当然 , 嘻哈词里也有好的语言 , 有一些非常美妙的赞美词 。妈妈最后总结说:流行文化经过时间的筛子 , 泥沙被淘汰 , 金块被留下 , 留下的就被叫做经典或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