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安德列》读后感( 四 )
虽然说香港与上海比起来 , 已经有更多的文化底蕴 , 但总体而言 , 确实无法与欧洲相比 。在欧洲 , 当你徜徉在小巷子里的时候 , 你可以随时随地找一家咖啡馆坐下来喝杯咖啡 , 可以与陌生人谈天说地 , 但在香港做不到 。因为香港不是欧洲的逗留文化 , 他们需要不停地工作 , 所以没有太多空闲时间去咖啡馆逗留 。当然 , 与上海的鱼龙混杂相比 , 香港已经有很多非常古老的传统保留下来 。不过保留得最好的 , 还是台湾 。
在香港文化这个观点上 , 龙应台的小儿子菲利浦也写信说 , 香港是一个二十四小时有生命的城市 , 永远有事在发生 , 在香港比较容易交朋友 。德国太静 , 太自以为是的封闭 。只是让他不喜欢的是 , 社会非常分化 , 有钱人都只与有钱人来往 , 没钱人只能交没钱人当朋友 , 阶级分明 。
读者来信里也有香港人 , 他们坦言 , 在香港 , 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都只有一个目的:生存、赚钱 。文化可以沉淀 , 必须是里头的人有超越个人、超越小我的想象 , 有梦、有理想 , 愿意为一个更崇高的目的去奋斗 。这个恰恰是香港所没有的 。
安德烈还问了母亲一连串问题 , 妈妈的回答也出乎意料 。
1、你怎么面对自己的“老” , 作为一个有名的作家 , 接近六十岁 , 你的人生前面还有什么?
妈妈说 , 老是一个自然过程 , 只能顺其自然 。她不敢去多想 , 只希望到时候希望她在救治的时候 , 安德烈都能在场 , 仅此而已 。
2、你死了以后 , 会希望人们怎么记得你呢?尤其是被下列人怎么记得:一 , 你的读者;二 , 你的国人;三 , 我 。
妈妈说 , 怎么被读者记得 , 不在乎;怎么被国人记得 , 不在乎;怎么被自己的儿子们记得 , 她觉得 , 自己就像一堆给儿子们照亮前行道路的柴火 , 只要感受到心中的热度和光就好 , 至少柴火本身 , 根本就不在乎记得不记得 。
3、人生里最让你懊恼、反悔的一件事是什么?
妈妈说 , 人生的偶尔从来不是偶然 , 所以一旦走下一条路 , 就回不了头 。
4、最近一次 , 你恨不得可以狠狠揍我一顿的 , 是什么时候?什么事情?
妈妈说 , 儿子每次抽烟 , 她都这么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