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四 )


夸张的描写是这部书的特色之一 。在《巴黎圣母院》中 , 卡西莫多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 , 四面体的鼻子 , 马蹄形的嘴 , 参差不齐的牙齿 , 独眼 , 耳聋 , 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 。雨果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把一个世界文学中外貌最丑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这种夸张并不是“无病呻吟”的做作 , 而是一种铺垫 。雨果通过夸张为后文的强烈对比做好了准备 。
因此 , 强烈的对比便成为了《巴黎圣母院》的另一个写作特色 。雨果塑造的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丑八怪” , 他赋予了卡西莫多一种“美丽” , 一种隐含的内在美 。卡西莫多的外貌丑陋 , 但是他的内心却是高尚的 。他勇敢地从封建教会的“虎口”中救出了爱斯梅拉达 , 用“圣殿避难”的方法保住了姑娘的性命 。在圣母院中 , 卡西莫多无微不至地照顾爱斯梅拉达 。这种无私的奉献和副主教膨胀的私欲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雨果通过对比 , 使主人公截然相反的两种性格更加凸显 , 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同时 , 这种“表里不一”的缺陷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着的不足——卡西莫多的“美丽”根本不为人所认识 , 甚至承认 。()难怪卡西莫多会在钟楼上绝望地疾呼“天厌弃啊!人就只应该外表好看啊!”
说到“缺陷” , 我认为“缺陷美”也未尝不是雨果创作《巴黎圣母院》的一个成功之处 。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决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物:卡西莫多被副主教克洛德收养 。对卡西莫多来说 , 克洛德是他的“再生父母” , 他对他只有惟命是从 。然而 , 为何卡西莫多在爱斯梅拉达的问题上对副主教有了一丝“叛逆”之心呢?——副主教得不到爱斯梅拉达就要将她处于死地 , 而卡西莫多却誓死保护着她 。这难道是因为卡西莫多也认识到了克洛德肮脏的内心以及封建教会势力的黑暗吗?我想 , 对于卡西莫多来说恐怕有些“勉为其难”了 。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对爱斯梅拉达的爱 , 虽然这是一种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不求回报的爱 , 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自私的 。不然的话 , 就不会有卡西莫多和流浪的乞丐们在巴黎圣母院的那场大战了 。关于这一点 , 我了解到有人说这是雨果塑造卡西莫多的一个败笔 。但是我想 , 卡西莫多有了“缺陷”才显得真实——他不是一个神 , 而是一个人 , 一个普通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