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五 )
最后 , 戏剧性的场面也是《巴黎圣母院》吸引我的一个原因 。卡西莫多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戴上了“丑人王”的花环;他誓死保护爱斯梅拉达却又是道貌岸然的克洛德的帮凶;他刚在钟楼上目视着自己心爱的姑娘嫁给了“绞架” , 却又不得不再将自己的“再生父母”摔成碎片……作为一部浪漫主义著作 , 戏剧性的场面给我们以扣人心弦的震撼 , 又把人物之间和自身内心的矛盾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幕幕场景栩栩如生 , 我仿佛身临其境 。
夸张的描写、强烈的对比、“缺陷美”的成功塑造、戏剧性的场面烘托 , 以上的这些写作特色使得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浪漫主义作品的典范
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作者笔下的当时的那些建筑 , 那些奢华的象征权力的教堂 , 人们还不知道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 , 以及为了自己的愿望可以做什么事情 , 一切都假借神圣的宗教 , 一切都假借神圣的教堂来展现 , 展现建筑家的审美观 , 也就是个人的才华 , 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 , 我想那时的人们 , 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圣的宗教的外衣下面 , 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 。从那许多的错综复杂的毫无章法的建筑群 , 我们不难看出 , 当时人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压抑 , 怎样狂躁 , 那些像雨后春笋一般从地下冒出来的教堂的尖顶 , 正是人们扭曲的灵魂在对着苍天做这无声的哀号!
教堂里面是那么的阴森恐怖 , 这让人联想到在宗教的遮拦下 , 当时社会是怎样的肮脏和败坏 , 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制造血腥事件 , 形成了强烈的感官刺激 。通篇都是在这样的对照下进行的 , 让人的心灵深刻的体会出迷茫 , 困惑 , 和不安 , 如果有一把利剑 , 你会尽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层蒙在社会上空的阴云 , 那阴云是邪恶的 , 你对它充满了愤怒和鄙视 , 就像书里面的那些流浪汉们对待社会的疯狂的报复 。可是你不能 , 因为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恶 , 你就先要将代表着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 , 那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还有比人丧失本性更悲哀的么!
一打开这本书 , 一个个鲜活的性格展现在眼前 。美丽纯真的埃斯梅拉达;相貌十分丑陋 , 但内心十分高尚的卡西莫多;阴沉虚伪、心狠手辣 , 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巴黎圣母院副教主克洛?德弗罗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