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800字( 八 )


在现实和一些文艺作品中 , 我们常常会看到云游四方的道人 , 他们虚幻而飘渺 , 空灵且高傲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飘逸 , 感受到的都是那种无为 。
老说:“不尚贤 ,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 使民不为盗 , 不见可欲 , 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 虚其心 , 实其腹 , 弱其志 , 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 , 则无不智 。”所以说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让人谦虚 , 让人博学 , 减弱人的志向 , 增强人的体魄 , 让百姓没有知识和欲望 , 所以智者也不敢滋事妄为 , 以自然无为的态度治理天下便没有做不好的事 。
关于无为老在《道德经》第七篇里举了一个例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长久者 , 以其不自生 , 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说天长地久 , 天地之所以能长久 , 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 , 自然而然的存在 , 所以才能长久 。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 , 反而受到推崇 , 把自己置之度外 , 反而保全了自身 。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 , 是辩证的 。站在老的角度 , 向社会推广无为 , 有助于国家的稳定 , 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 , 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 , 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 , 一分为二的看待 , “则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对待竞争 , 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 , 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 , 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 , 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 。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 , 只有厚积才会勃发 。同样 , “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 。“海纳百川 , 有容乃大 , 壁立千仞 , 物欲则刚 。”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 , 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 。辩证的去看待它 , 取其精华 , 弃其糟粕 , 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