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800字( 四 )


方向对了 , 弓弦(三公、诸侯)、箭(百官)的施政目标手(百姓)自然愿意去实施完成 , 弓、箭(百官)无执而手(百姓)执箭拉弦尽其力去完成目标 。手(百姓)执弓、箭是为民主;若弓、箭执则为非民主 , 是专制 。弓者为道己日损而善用箭者之才能 , 弓者为无为 , 使箭者发挥才干射中目标 。故弓身弓弦无执无为 , 箭者无执有为 , 手者有执有为 。弓、箭、手三者不可缺一 , 若有一失 , 自然之道不行也 。
弓者有为 , 事倍功半 , 则施政目标难以达到 , 为者必败之 。若弓者有执 , 则执政方向与百姓需求相背 , 执者必失之 , 民心必乱 , 百姓畏势不畏死而重物质享受而多远走他乡他国(远徙) 。故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 不可执也 。为者必败之 , 执者必失之 。
无为者必无执 , 无执者未必无为 。
治国有以下六者:道者、德者、上仁、上义、上礼、前识者 。
(1)弓身无执无为(道者) , 弓弦无执无为(德者) , 下知有之 。
道生之 , 德畜之 , 候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 德者可谓贞臣 , 道者宜为下 , 故名德道经 。
圣人损有余而补不足 , 藏富于民 , 民用充足 , 消除了因百姓购买力不足而产生的难得之货(不贵难得之货) 。
上位者俭己而不奢 , 不铺张浪费 , 则能渐除奢华浪费之风 。
圣人不欲见贤 , 生而不有 , 为而不恃 , 功成而不处 , 是以下知有之 。
功成事遂 , 圣人功成而不居并归功于下 , 圣人使己无功 , 下欲亲誉之而无能名焉 。百姓都说:我只是做了理所应当做的事 , 而不争功(我自然) 。上下皆不争功 , 故老子曰:圣人不尚贤 , 使民不争 。
以其不争 , 不居功 , 故道者德者无为而无以为 。上功成不居 , 则民不争 。天人合一之道 。
候王居上位而当自谓孤、寡、不毂 , 守之以下守之以柔;国大民众而守之以寡小(小国寡民) , 则大国能兼畜小国 , 大国小国各得其所欲 , 则有核弹、导弹等百倍于人的军事武器而不必使用(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 。百姓不在因民用不足生活不安定而去使用车船等工具远走他国他乡以求丰厚的物质生活 , 车船不再因民大逐私利、生活不安定、缺乏安全感而使用 , 百姓能安居乐业 。百姓归于纯朴 , 结绳记事以立约而民不会不守信 。

推荐阅读